a片直接观看网址-大逼图-黑人解禁濑亚美莉-久久久AV|www.jwtjt.com

獨立音樂遇上當代藝術,細數那些大有來頭的唱片封面

作者:楊金娟圖片提供:網絡 2019年5月22日 專題 ?話題
好看的唱片引人注目,而“有靈魂”的封面能傳達出更多的信息。這些年一直有那么一群人,在試圖通過歌曲本身和專輯的整體設計尤其是封面來傳達自己的認知和審美趣味。
幾年前,當我在某群展里第一次看到藝術家王玉平的《父與子》時,驚覺搖滾樂隊P.K.14的專輯《1984》封面竟出自這里。而隨著我對中國當代藝術和獨立音樂的了解愈發深入,發現兩者之間的合作并非孤例(《Hi藝術》將分兩期為大家介紹國內外的案例,此次是國內篇)。
王玉平《父與子》200x160cm 布面油畫、丙烯 2010(圖左)

P.K.14《一九八四》專輯封面 2013年發行(圖右)
王玉平《父與子》200x160cm 布面油畫、丙烯 2010(圖左)
P.K.14《一九八四》專輯封面 2013年發行(圖右)
對主流價值觀保持警惕,抵制物質社會對人的異化,持續的批判和問題意識,一直是獨立音樂與當代藝術共同的精神核心,所以兩者的合作更多的是帶有理想主義的“物以類聚”。更遑論很多藝術家都是資深的搖滾樂迷,有的甚至是早期國內搖滾樂隊的重要成員;優秀的音樂人在美學方面也往往意見不俗,所以和代表先鋒的當代藝術合作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
2014年9月20日,策展人、穴位樂隊主唱秦思源在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與三聯生活周刊“思想廣場”的演出現場圖(圖片源自: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
2014年9月20日,策展人、穴位樂隊主唱秦思源在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與三聯生活周刊“思想廣場”的演出現場圖(圖片源自: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
2016年6月25日,藝術家、香料樂隊主唱陳陳陳在第一屆798“夏日藝術之夜”演出現場(圖片源自:博而勵畫廊)
2016年6月25日,藝術家、香料樂隊主唱陳陳陳在第一屆798“夏日藝術之夜”演出現場(圖片源自:博而勵畫廊)
2017年12月7日,由藝術家馮夢波、策展人尤洋和新褲子樂隊的鍵盤手龐寬組成的NB3樂隊在現代汽車文化中心“出神兒”活動中的演出現場(圖片源自:現代汽車文化中心)
2017年12月7日,由藝術家馮夢波、策展人尤洋和新褲子樂隊的鍵盤手龐寬組成的NB3樂隊在現代汽車文化中心“出神兒”活動中的演出現場(圖片源自:現代汽車文化中心)
 ? 同步并行的中國當代藝術與搖滾樂
 
20世紀80年代,當代藝術和搖滾樂在中國還是不被待見的新興事物,一切都還在摸索嘗試的萌芽階段,更談不上什么“市場回報”。這一階段,當代藝術和搖滾樂的發展幾乎同步并行。
1980年星星畫會成員在中國美術館(星星第二屆美展)廣告前合影,左起:馬德升 肖大元 鐘阿城 楊益平 姜云 李永存 曲磊磊 黃銳 嚴力 李爽 王克平 陳延生 張世琪
1980年星星畫會成員在中國美術館(星星第二屆美展)廣告前合影,左起:馬德升 肖大元 鐘阿城 楊益平 姜云 李永存 曲磊磊 黃銳 嚴力 李爽 王克平 陳延生 張世琪
崔健所在的七合板樂隊
崔健所在的七合板樂隊
北京現在畫廊的創始人、《爛生活 : 一部中國搖滾音樂人的絢爛生活展》作者黃燎原認為,中國當代藝術和搖滾樂的發展有諸多歷史時間節點的重合:“星星畫會”的成立是中國當代藝術的一個開端,1979年和1980年中國美術館外連做了兩屆“星星”美展,而中國的第一支搖滾樂隊萬李馬王就成立于1980年,他們那時主要copy西方搖滾樂;到了1984年崔健成立了七合板樂隊,1985年中國有了第一支電聲搖滾樂隊——不倒翁,中國當代藝術著名的“85新潮”也誕生在這段時間里;1989年中國當代藝術的重要轉折事件“89現代藝術大展”亮相中國美術館,中國大陸第一個里程碑意義式的搖滾演唱會“90現代音樂會”隨即發生在1990年的2月17日和18日。
“89中國現代藝術大展”展覽現場 1989年 中國美術館
“89中國現代藝術大展”展覽現場 1989年 中國美術館
“90現代音樂會”現場激動的觀眾 1990年 首都體育館
“90現代音樂會”現場激動的觀眾 1990年 首都體育館
我試圖梳理出中國當代藝術與獨立音樂合作專輯封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種:
1、身份的重疊:有的藝術家同時是搖滾樂隊的重要成員,在設計唱片封面的時候自然而然地用到了自己的作品;
2、藝術群落:一些租金低廉的城中村匯集了大量的文藝工作者,這其中不乏詩人、藝術家和音樂人,很多人在此成為好友,有些藝術家會以友情的方式贈與作品的使用權;
3、共同的審美:一些音樂人對自己喜歡的作品會主動尋求與藝術家的合作,有的是通過郵件聯系,更多的是朋友之間的介紹;
4、幕后推手:一些同時涉獵兩個圈子的人,主動擔任起“撮合”當代藝術與獨立音樂唱片封面的角色,這種現象漸漸成為近幾年的一種趨勢。
唐朝樂隊主唱丁武個展“嚎叫—丁武喊‘畫’”展覽現場  2010年11月 NUOART (圖片源自:網絡)
唐朝樂隊主唱丁武個展“嚎叫—丁武喊‘畫’”展覽現場  2010年11月 NUOART (圖片源自:網絡)
新褲子樂隊主唱彭磊個展“撿到一分錢”現場,2018年6月 情緒美術館(圖片源自:情緒美術館)
新褲子樂隊主唱彭磊個展“撿到一分錢”現場,2018年6月 情緒美術館(圖片源自:情緒美術館)
二手玫瑰主唱梁龍個展“小紅小綠歷險記”展覽現場,2019年1月 Asian Art Works(圖片源自:Asian Art Works)
二手玫瑰主唱梁龍個展“小紅小綠歷險記”展覽現場,2019年1月 Asian Art Works(圖片源自:Asian Art Works)
? 身份的重疊:是藝術家也是搖滾樂手
 
很多藝術家在美院學習的時候就開始組建樂隊,多數無疾而終,但還有一些留了下來。從早期的宋永紅、王勁松、秦思源、到后期的魯大東、陳陳陳,國內做音樂的藝術家不在少數。
 
或許現在很多年輕人都不知道蒼蠅樂隊的名字了,但在20世紀90年代初的北京,他們是繼崔健后獲得海外媒體主動報道及青睞的搖滾樂隊,其創始成員豐江舟、宋永紅、王勁松、顏磊均是中國美術學院科班出身的藝術家。蒼蠅樂隊的兩張專輯《The Fly 1》《The Fly 2》的封面分別來自宋永紅與宋永平。
蒼蠅《The Fly 1》專輯封面,1997年發行 封面藝術家:宋永紅
蒼蠅《The Fly 1》專輯封面,1997年發行 封面藝術家:宋永紅
蒼蠅《The Fly 2》專輯封面,2000年發行 封面藝術家:宋永平
蒼蠅《The Fly 2》專輯封面,2000年發行 封面藝術家:宋永平
雖然蒼蠅樂隊已解散多年,但主唱豐江舟仍繼續著自己的音樂道路。作為中國最早從事電子音樂創作的音樂人,截至目前他已經出版了五張個人專輯。而宋永紅、王勁松幾乎告別了音樂人的身份,一心一意地投入到當代藝術的創作中。
 
任教于中國美術學院現代書法研究中心副教授的魯大東在杭州有一支遠近聞名的樂隊:與人樂隊。這個擁有獨特造型、風格夸張的樂隊已經成立了十幾年。目前與人樂隊已經出版了兩張正式專輯,其中第一張專輯《遇事拘謹》封面上打傘的小人就來自魯大東的涂鴉。網友們戲稱他們的歌是農業重金屬風格的“三俗歌曲大串聯”,演出現場更是充斥著各種讓人嬉笑的“行為藝術”表演。
與人樂隊《遇事拘謹》專輯封面,2007年發行 封面涂鴉藝術家:魯大東
與人樂隊《遇事拘謹》專輯封面,2007年發行 封面涂鴉藝術家:魯大東
近兩年頗受關注的80后藝術家陳陳陳,和魯大東一樣都畢業于中國美術學院。這個充滿活力的年輕人不斷涉獵不同領域:繪畫、裝置、策展、戲劇、電子音樂……還即將拿到自己的哲學博士學位。他在音樂方面的最新嘗試是組了一支名為“香料”的電子樂隊,并在2018年推出了樂隊的首張專輯《無限電阻》,專輯封面上的黃色小蛇是陳陳陳的藝術作品里經常出現的形象。
香料樂隊《無限電阻》專輯封面,2018年發行 封面藝術家:陳陳陳
香料樂隊《無限電阻》專輯封面,2018年發行 封面藝術家:陳陳陳
? 藝術群落:“臟亂差”的城中村,文藝愛好者的“圣地”
 
20世紀90年代,國內還沒有什么畫廊、藝博會的概念,音樂節和Live House更是遙不可及的事物。沒有相應的消費市場,藝術家和音樂人們只能窘迫地生活在北京的各個城中村里,以圓明園畫家村、花家地社區、東村、樹村幾個最具影響力。這些租金低廉的藝術群落吸引著全國各地的文藝青年,音樂人左小祖咒就是“流竄”其中的一員。
東村入口,榮榮攝
東村入口,榮榮攝
當時左小祖咒正在東村以賣打口帶謀生,在這個后人看來頗具傳奇色彩的城中村里,左小詛咒結識了一大批藝術家、音樂人。1995年5月,左小詛咒和其他9位來自東村藝術家朋友(王世華、蒼鑫、高煬、馬宗垠、張洹、馬六明、張彬彬、段英梅、朱冥)一起來到北京妙峰山附近的一個無名山頭,做出了中國行為藝術史的重要代表作品——《為無名山增高一米》,這件作品之后成了左小詛咒的首張專輯《走失的主人》的封面。十幾年后,他的專輯《你知道東方在哪一邊·上》和《我們需要個歌手》的封面再次借鑒了《為無名山增高一米》。
左小祖咒《走失的主人》正式版專輯封面,2009年發行 封面藝術家:王世華、蒼鑫、高煬、馬宗垠、張洹、馬六明、張彬彬、段英梅、朱冥、左小祖咒
左小祖咒《走失的主人》正式版專輯封面,2009年發行 封面藝術家:王世華、蒼鑫、高煬、馬宗垠、張洹、馬六明、張彬彬、段英梅、朱冥、左小祖咒
左小祖咒《你知道東方在哪一邊·上》專輯封面,2008年發行 封面藝術家:左小祖咒
左小祖咒《你知道東方在哪一邊·上》專輯封面,2008年發行 封面藝術家:左小祖咒
左小祖咒《我們需要一個歌手》專輯封面,2014年發行 封面藝術家:左小祖咒
左小祖咒《我們需要一個歌手》專輯封面,2014年發行 封面藝術家:左小祖咒
身為音樂人的左小詛咒在中國當代藝術圈里有個非常要好的朋友,他們合拍的“婚紗照”甚至在2013年登上了著名的《號外》封面,這個人就是艾未未。
2013年7月刊的《號外》封面為艾未未與左小祖咒
2013年7月刊的《號外》封面為艾未未與左小祖咒
以此契機為封面的左小祖咒《一座城池》專輯封面,2013年發行 
以此契機為封面的左小祖咒《一座城池》專輯封面,2013年發行 
艾未未的作品也曾兩次作為左小詛咒的專輯封面,分別是《左小祖咒去奶子房》《左小祖咒在地安門》。
左小祖咒《左小祖咒在地安門》(海外版)專輯封面,2001年發行 封面藝術家:艾未未
左小祖咒《左小祖咒在地安門》(海外版)專輯封面,2001年發行 封面藝術家:艾未未
左小祖咒《左小祖咒去奶子房》專輯封面,2012年發行 封面藝術家:艾未未
左小祖咒《左小祖咒去奶子房》專輯封面,2012年發行 封面藝術家:艾未未
藝術家劉野和左小祖咒也曾有過合作,那個劉野作品中經常出現的小女孩“站在”左小祖咒的專輯《你知道東方在哪一邊·下》封面上,手握尖刀目不轉睛地看著一頭豬。這幅名為《溫柔地殺我》的布面丙烯作品于2016年在香港蘇富比以420萬港元的價格落錘。
左小祖咒《你不知道東方在哪一邊·下》專輯封面,2008年發行 封面藝術家:劉野 
左小祖咒《你不知道東方在哪一邊·下》專輯封面,2008年發行 封面藝術家:劉野 
作為一個將當代藝術作為唱片封面的代表,和左小祖咒有過合作關系的藝術家還有楊少斌、展望。在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副館長尤洋看來,左小詛咒不僅僅是一個音樂人,也是一位藝術家:“他把音樂當成一個藝術作品處理,只是他用的媒介更多的是聲音和現場演出。為了讓整個美學體系變得統一起來,唱片封面實際承載著他個人的藝術理念。”所以左小詛咒的唱片封面頻繁用到藝術作品也就不足為奇了。
左小祖咒《廟會之旅》專輯封面(臺灣版),2004年發行 封面藝術家:楊少斌
左小祖咒《廟會之旅》專輯封面(臺灣版),2004年發行 封面藝術家:楊少斌
左小祖咒《我不能悲傷的坐在你身旁》專輯封面,2005年發行 封面藝術家:展望
左小祖咒《我不能悲傷的坐在你身旁》專輯封面,2005年發行 封面藝術家:展望
與東村類似,位于北京西南角的圓明園畫家村是另一個重要的藝術聚落。這里匯集了許多當下非常重要的詩人、藝術家、搖滾樂手。用同樣住這里的方力鈞的話說:“這里聚集了全國不安分的人”。
方力鈞在圓明園畫家村  攝影:徐志偉 1993
方力鈞在圓明園畫家村  攝影:徐志偉 1993
2017年6月6日清晨4點左右,藝術家劉鋒植因腎衰竭去世,年僅53歲。這位以畫“天安門”系列作品出名的藝術家,也同樣在圓明園畫家村生活居住過很長一段時間。除了“天安門”系列,劉鋒植最拿手就是人物肖像,他曾為身邊的很多朋友畫過肖像。民謠歌手鐘立風也曾生活在圓明園畫家村,因此有幸成為了畫家劉鋒植筆下的人物。2011年鐘立風的第四張專輯《像艷遇一樣憂傷》以此作為封面。
鐘立風《像艷遇一樣憂傷》專輯封面,2011年發行 封面肖像藝術家:劉鋒植
鐘立風《像艷遇一樣憂傷》專輯封面,2011年發行 封面肖像藝術家:劉鋒植
? 共同的審美:因為審美上的某種共性主動尋求合作
 
受黃燎原之邀,2013年張曉剛親自上陣為國內著名視覺搖滾樂隊二手玫瑰的專輯《一枝獨秀》創作畫像封面,這也是張曉剛首次為搖滾樂隊繪制肖像。談到這次合作的淵源,北京現在畫廊負責人黃燎原透露:“我知道張曉剛畫的漫畫特別好,他的漫畫跟二手玫瑰的音樂風格很貼,因此促成了這件事,合作完成后我收藏了這張原作。”
二手玫瑰《一枝獨秀》專輯封面,2013年發行 封面藝術家:張曉剛
二手玫瑰《一枝獨秀》專輯封面,2013年發行 封面藝術家:張曉剛
藝術家趙半狄和搖滾樂隊新褲子主唱彭磊是很好的朋友,他們都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同時熱愛藝術與搖滾樂。新褲子樂隊2018年推出的EP《你都忘了你有多美》用到了趙半狄的重要作品《涂口紅的女孩》,歌詞“旅客們匆匆的離去,下一站不知要去哪里”傳達出的淡淡憂愁和趙半狄筆下的畫面非常契合。
新褲子《你都忘了自己有多美》EP封面,2018年發行 封面藝術家:趙半狄
新褲子《你都忘了自己有多美》EP封面,2018年發行 封面藝術家:趙半狄
2016年,藝術家李鋼的同名個展在麥勒畫廊展出。這個展覽里最重要的一件作品《甜點》是由藝術家從建筑工地的工人生活區收集而來的廢舊灶具和水壺組成。談到自己的作品,李鋼直言:“我的作品最終的落腳點是人,對人的關懷”。一年以后,一支同樣關注“人”的搖滾新星Chui Wan將李鋼的《甜點》作為他們第三張專輯《熱帶從未有過的風景》的封面。
 
兩者的合作就源于此次展覽,Chui Wan成員看到《甜點》很有共鳴,就以郵件的形式聯系到了李鋼,藝術家對Chui Wan的音樂也很認同:“我們的合作可以說是建立在相互賞識的基礎上的,Chui Wan的視野一直是放在國際,自我突破性很強,作品也不被類型化,這點特別難得”。因為這次的合作,李鋼和Chui Wan主唱閆玉龍成了很好的朋友。
hui Wan《熱帶從未有過的風景》專輯封面,2017年發行 封面藝術家:李鋼
hui Wan《熱帶從未有過的風景》專輯封面,2017年發行 封面藝術家:李鋼
國內后搖樂隊惘聞2018最新錄音室專輯《看不見的城市》封面的合作與之類似。一次偶然的機會,惘聞樂隊主唱謝玉崗看到了藝術家岑駿的畫冊,被其作品深深吸引:“它們總是在一種現實和超現實之間奔跑著,每一個畫面似乎都同時具備兩種矛盾的特質和情緒:第一眼看起來安詳、平靜;過一個瞬間再看,它又展現出了憂郁、孤寂的景象”,這和惘聞的音樂氣質非常貼合。謝玉崗通過朋友的介紹找到了岑駿,不曾想岑駿也非常喜歡惘聞的音樂,因此特地為這張專輯創作了封面。
惘聞《看不見的城市》專輯封面,2018年發行 封面藝術家:岑駿
惘聞《看不見的城市》專輯封面,2018年發行 封面藝術家:岑駿
? 幕后推手:有意識地將當代藝術融入唱片的視覺設計
 
2018年11月3日,藝術家毛焰和詩人韓東的“毛焰·韓東”雙人展在南京四方當代美術館開幕。現場展出了毛焰的重要作品《鏡女》,13天后,這幅畫作出現在了國內老牌搖滾樂隊木推瓜的數字版單曲《愿望》的封面上。
惘聞《看不見的城市》專輯封面,2018年發行 封面藝術家:岑駿
惘聞《看不見的城市》專輯封面,2018年發行 封面藝術家:岑駿
藝術家王寧德近年創作的《無名》系列用攝影的方式從不同城市的墻壁上收集了大量覆蓋小廣告的痕跡,通過電腦軟件進行合成,這些痕跡是兩種人群對抗和沖突的記錄。2018年,這一系列作品被用在了國內優秀實驗樂隊紅領巾樂團的新專輯《他們知道我們知道他們在撒謊》里。
 
這個長長的拗口名字來自索爾仁尼琴著名的一段話:“我們知道他們在說謊,他們也知道他們在說謊,他們知道我們知道他們在說謊,我們也知道他們知道我們知道他們在說謊,但是他們依然在說謊。” 紅領巾樂團的音樂對“拼貼”技巧的使用和王寧德《無名》系列作品的創作手法異曲同工。
紅領巾《他們知道我們知道他們在撒謊》專輯封面,2018年發行 封面藝術家:王寧德
紅領巾《他們知道我們知道他們在撒謊》專輯封面,2018年發行 封面藝術家:王寧德
紅領巾樂團成員之一老丹在隨后旋即推出了一張個人專輯《逐云追夢》,這位本名趙振宇的年輕人是沈陽音樂學院中國笛子專業畢業的科班生,《逐云追夢》是他的首張竹笛專輯。封面和內頁采用了藝術家嚴明的攝影作品,封面題字為魯大東所書。那些嚴明鏡頭里充滿中國傳統詩意的景象和老丹的竹笛搭配在一起,自然貼切。
老丹《逐云追夢》專輯封面,2018年發行 封面藝術家:攝影 嚴明,書法 魯大東
老丹《逐云追夢》專輯封面,2018年發行 封面藝術家:攝影 嚴明,書法 魯大東
2019年元旦剛過,由音樂人歡慶和廖凱組成的云土境樂隊同名雙CD《云土境》問世。這個風格偏氛圍、融合、極簡的樂隊專輯封面和內頁采用了藝術家莊輝的作品《祁連山系》,“云土境”題字源于音樂人楊一。
 
出生于甘肅祁連山下的莊輝,偶然在他家鄉的廟宇里發現了一種非常獨特的壁畫:人和山同樣大小且自由穿越。兩者的共生關系已經融合到難分彼此的程度——人已經成為山的一部分。這關系像極了云土境樂隊與音樂之間的相處模式,歡慶、廖凱兩人長久以來對音樂傾心付出,在大理這一熱鬧的旅游勝地默默地進行著自己的音樂實驗。
老丹《逐云追夢》專輯封面,2018年發行 封面藝術家:攝影 嚴明,書法 魯大東
老丹《逐云追夢》專輯封面,2018年發行 封面藝術家:攝影 嚴明,書法 魯大東
以上提到的五張專輯/EP都出自摩登天空旗下音樂廠牌的BADHEAD和MODERNSKY WORLDMUSIC。它的負責人張曉舟近幾年主理的這兩個廠牌出版了三十張左右的唱片,大部分都以各種不同的方式,運用了當代藝術作品作為唱片的視覺元素。在他看來,實體唱片是一個整體的藝術作品,可以視為一個微型展覽。做一張唱片,和藝術策展道理相通。
 
不難發現,因為當代藝術和獨立音樂敢于突破陳規舊矩的先鋒性,兩者往往“殊途同歸”。中國當代藝術作品作為獨立音樂唱片封面的案例看似巧合,其實更多的是一個文化系統內部的合作。兩者始終在各自的本體之外,同頻共振,偶有交叉,在平行世界中惺惺相惜。
注:本文致謝北京現在畫廊創辦人黃燎原、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副館長尤洋、摩登天空BADHEAD&MODERNSKY WORLDMUSIC廠牌主理人張曉舟(按姓名首字母排序)

熱門關鍵詞

訂閱hi郵件

訂閱hi郵件

恭喜您,已經成功訂閱!
HIART將定期發送最新咨詢至您的郵箱,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關于Hi藝術

《Hi藝術》創刊于2006年9月,集結全球前沿的藝術信息、擁有專業的市場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訪內容,日常以十多個專業的欄目為架構,內容豐富而富有層次,全面而條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讀性的當代藝術媒體平臺。

《Hi藝術》的內容在堅持可讀性基礎之上強調原創性,每次都力求為讀者提供權威性的實用數據信息,并在年末總結當代藝術的年度發展概況,產生 “指標藝術家”、“指標拍賣行”和 “指標畫廊”。該系列歷經錘煉與市場檢驗,正逐漸成為當代藝術投資的首選參考媒體。

今天的《Hi藝術》在時間的累積、新老客戶的實用建議以及自身經驗的不斷增長下,無論是內容還是版式都在不斷完善中,追求進步的腳步也從未停止,我們仍在努力做到盡善盡美。

聯系我們:

郵箱
編輯部:
info@hiart.cn
展訊郵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郵箱:
zhaopin@hiart.cn
電話
編輯部:
010-59756811
廣告部:
010-59756811

關于Hi藝術

《Hi藝術》創刊于2006年9月,集結全球前沿的藝術信息、擁有專業的市場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訪內容,日常以十多個專業的欄目為架構,內容豐富而富有層次,全面而條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讀性的當代藝術媒體平臺。

《Hi藝術》的內容在堅持可讀性基礎之上強調原創性,每次都力求為讀者提供權威性的實用數據信息,并在年末總結當代藝術的年度發展概況,產生 “指標藝術家”、“指標拍賣行”和 “指標畫廊”。該系列歷經錘煉與市場檢驗,正逐漸成為當代藝術投資的首選參考媒體。

今天的《Hi藝術》在時間的累積、新老客戶的實用建議以及自身經驗的不斷增長下,無論是內容還是版式都在不斷完善中,追求進步的腳步也從未停止,我們仍在努力做到盡善盡美。

雜志訂閱熱線: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節假日除外)
微信訂閱:
微信號:hiartmimi (可享會員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