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片直接观看网址-大逼图-黑人解禁濑亚美莉-久久久AV|www.jwtjt.com

風云變幻的年度美術館,非中心城市橫掃半席!

作者:燦陽 2025年1月22日 專題 ?話題
風云變幻的年度美術館,非中心城市橫掃半席!
風云變幻的年度美術館,非中心城市橫掃半席!
風云變幻的年度美術館,非中心城市橫掃半席!
風云變幻的年度美術館,非中心城市橫掃半席!
風云變幻的年度美術館,非中心城市橫掃半席!
強者愈強,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自2019年度起連續六年蟬聯第一,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PSA)名列榜眼。
 
兩館都在2024年帶來了極具討論度的大展。花100塊到美術館看“大字報”值得嗎?在最火熱的暑期檔,UCCA推出了勞倫斯·韋納的個展“追求幸福 越快越好”,在“觀念藝術”“語言雕塑”等概念尚未普及大眾時呈現由平面性字符構成的展覽,無疑是選擇了一道超綱題目在挑戰。
 
而在年底呈現的,被《紐約時報》稱為“具象繪畫的救世主”的比利時藝術家呂克·圖伊曼斯的大展,更是掀起了一波對于繪畫及圖像意義的討論。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PSA)在2024年繼續延續“青策計劃”、中國當代藝術收藏系列展等多條線索。年底呈現的“尹秀珍:刺天”大展在宇宙的尺度下關懷個體,從直插云霄的作品《刺天》到用舊衣縫紉出的浩瀚《補天》,再到100雙腳、1080口氣,整個展覽在無限大與無限小之間收放自如。
 
對比近三年的榜單,穩居前列的還有和美術館、松美術館與龍美術館。
 
位于廣東佛山的和美術館在近兩年都呈現出了強勁的勢頭,2024年呈現四場年度大展的同時也在持續推進著各類研究型項目與青年藝術家項目。明年,和美術館將迎來五周年,繼續深入探索東西方對話的議題。
 
無界“搶手賽”!松美術館在2024下半年呈現的宋冬、韋嘉大展在開幕前就收獲了廣泛關注。對于展覽的策劃也是不遺余力,“13個房子” “醉與夢”均為兩位重量級藝術家目前最大規模的個展。大體量的梳理也讓這兩位60、70后代表性藝術家未被發掘的面貌逐漸清晰。
 
不難發現,在榜單背后,“重磅” “迄今最大規模” “國內首場”等字眼是2024年度TOP10美術館的展覽項目中頻頻出現的。
風云變幻的年度美術館,非中心城市橫掃半席!
在北京、上海之外,2024年度的TOP10美術館中有半數美術館分布在其他城市,打破北上的壟斷局面。
 
時隔三年,再度回歸TOP10榜單的阿那亞藝術中心在2024年迎來了建館五周年。呈現了蔣志、王之博,以及兩位分別代表日本、香港參加第60屆威尼斯雙年展的藝術家毛利悠子、楊沛鏗的展覽。各檔展覽在與阿那亞社區密切鏈接的同時,創作的議題與形式的廣度也在被不斷拓寬。
群展“走訪工作室”與“出門寫生!”體現出策展團隊在近兩年的研究線索,從不同維度解碼創作過程,深入流動性的工作室與山谷、森林,探索藝術家的創作在地。
位于南京的德基藝術博物館擁有強勁的古今中外大師館藏,“花花世界”現當代藝術典藏系列展覽的含金量還在不斷上升,在2024年迎來了第二期“動靜無盡——花卉靜物三百年”,在原來的基礎上對展品進行了增加、調整,其中也不乏馬奈、馬蒂斯、莫蘭迪、吳大羽、趙無極等大師真跡。
由倫佐·皮亞諾操刀設計的BY ART MATTERS天目里美術館坐落于杭州,自2021年底成立以來就已連續三年入圍榜單。從日本古道具店家、美學家坂田和實,到瑞士藝術家彼得·費茨利在歐洲之外的首個大型個“周二到周日”,再到群展“片刻即紀念碑” “浮聲切響”,多重作品與展示媒介為觀展帶來豐富的感官體驗,讓日常生活走進創作成為藝術作品。
而TOP10榜單新晉選手A4美術館已經是民營美術館中的老面孔了。在成都深耕的16年間經歷了從麓鎮山腳到麓湖生態城藝展中心,再到麓鎮山頂廣場的三次遷址。并一步步從“A4”發展到“4A”,在專注學術建構、國際文化藝術交流的A4美術館之外設立了獨立的A4國際駐留藝術中心、A4兒童藝術館、以及偏向于創意跨界文化的A4X藝術中心。不斷朝著更加垂直、專業化的方向發展。
 
與此同時,我們也能在2024年頻頻感受到A4美術館的發聲,無論是9月的鹽田千春大展“宇宙回音”,還是與其他六家民營美術館共同發起中國民營美術館會員聯盟 (AMC),抑或是斬獲2024年法國凡爾賽建筑大獎“全球最美七大博物館之一”等各類獎項,A4美術館在2024年收獲了眾多行業內外的認可。
再將地理維度擴大一些,也把視線延伸至TOP20榜單,昆明當代美術館、西海美術館、鴨綠江美術館在觸碰地理邊界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許多驚喜。
風云變幻的年度美術館,非中心城市橫掃半席!
立足云南,連接東南亞,極具特殊藝術地緣性的昆明當代美術館(CGK)在2024年帶來了多位中外藝術家的個展與群展。這其中不乏法國藝術家克洛德·維爾拉的大型個展“回望”;不斷用行動、錄像和行為藝術探索身體極限、觀念認知與社會價值的厲檳源個展“夜火藍山”;以及昆明當地的頂流植物博物畫家曾孝濂在CGK的第三次個展“雨林來信”。
坐落于青島西海岸新區唐島灣南岸的西海美術館(TAG)面朝大海,由頂級建筑師讓·努維爾設計,超白玻璃和陽極氧化鋁板構成的幕墻與碧海青天交相輝映。2024年,西海美術館帶來在繪畫、雕塑領域中極具代表性的藝術家馬軻、隋建國的大型回顧個展。同時TAG也在持續關注著青年藝術家的成長,開啟2024年度第二屆的“TAG·新當代-離岸”。
全球唯一一座建在國境線上的美術館——鴨綠江美術館距離朝鮮僅600米,對岸就是朝鮮經濟排名第二的新義州。2024年9月,鴨綠江美術館呈現了鴨綠江美術館2024年度群展、鴨綠江美術館年度文獻展、王魯炎美術館年度新展和鴨綠江論壇。
如果說特殊的地理位置讓鴨綠江美術館注定孤獨,那么“非年度不可呈現”的定位讓鴨綠江美術館自發地與票房、流量等衡量美術館成功價值的淺顯標準背道而馳。
風云變幻的年度美術館,非中心城市橫掃半席!
2024年的開始伴隨著OCAT的落幕與停擺,兩年前還活躍在榜單上的木木美術館也在8月底宣布關閉北京798空間。美術館的成長也有新陳代謝,2024年3月,位于鄭州的石美術館遷址至曾經的亞洲第一大電纜廠建筑遺址并舉行新館開幕展。
 
5月,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于黃浦區威海路易址重啟,廣東時代美術館也在經歷了近兩年的沉寂后攜多個展覽項目回歸。
風云變幻的年度美術館,非中心城市橫掃半席!
與此同時,也有部分美術館正在一步步開拓館群。9月,阿那亞藝術中心在建館五周年之際,宣布成立其首個分館——阿那亞藝術中心北岸館。北岸館與阿那亞藝術中心相距2.7公里,駕車僅需10分鐘,由日本著名建筑師坂本一成(坂本一成研究室)和中國建筑師柳亦春(大舍建筑設計事務所)合作設計。
整個場館由近2000平米的室內廣場和圍繞它的6個“盒子”空間構成,6個櫥窗般的展廳向外敞開、向內聯通。北岸館在啟動運營的第一階段率先啟用了4個“盒子”作為展覽空間,呈現曹明浩和陳建軍、馬海倫、鄭皓中的三檔全新個展。
整個場館由近2000平米的室內廣場和圍繞它的6個“盒子”空間構成,6個櫥窗般的展廳向外敞開、向內聯通。北岸館在啟動運營的第一階段率先啟用了4個“盒子”作為展覽空間,呈現曹明浩和陳建軍、馬海倫、鄭皓中的三檔全新個展。
10月,UCCA美術館群迎來第四個分館——UCCA陶美術館,位于江蘇省宜興市丁蜀鎮陶二廠文化街區,由隈研吾擔綱設計。建筑的外立面布滿了手工燒制的陶板,呈現出自然漸變的窯變色彩。開館展帶來“器之道:日本岐阜縣現代陶藝美術館藏‘美濃國際陶瓷節’獲獎作品精選展”,在致敬宜興悠久陶藝歷史的同時也不斷深入探索著陶瓷藝術在全球化語境下的跨文化對話。
除此之外,也有一些全新面孔的出現。3月開館的元美術館由建筑師馬巖松設計,坐落于寸土寸金的北京朝陽CBD核心區,在經歷了一年的籌備期后以大展“長歌開元:身體與語言的交響”向公眾亮相。
同樣在3月啟幕的還有X美術館與前灘太古里合作開設的全新藝術空間The Pool by X Museum,The Pool的名字來源于X美術館原有的廣闊大廳空間,中文譯名為“廣池”,意為“廣納藝術為一池。”旨在邀請各領域的創作者呈現不同形式的當代藝術項目。
 
除了新空間的開拓,X美術館還在5月迎來新館長尤洋,與兩位創始人黃勖夫、謝其潤一同協作,促進美術館的可持續發展和多元文化項目,在呈現多場新展的同時也進一步推動著館際合作。
4月開幕的新繹美術館位于京津冀區域的中?地帶——廊坊市絲綢之路?化藝術交流中?西側,超30,000平??的建筑面積傲視同儕。在館長張子康的帶領下,三大開幕展“一刻·出入——宋冬、尹秀珍雙個展”、中國當代藝術收藏展“時間的銘刻”、青年藝術家提名展引起了行業內外的廣泛關注。
5月,廣東美術館白鵝潭新館在珠江畔亮相,它是白鵝潭大灣區藝術中心三座建筑中的一座。從1樓到5樓,20多個展廳,6.5萬平米的建筑面積,8檔全新策劃的開館展,體量巨大,一躍成為大灣區的藝術新地標。
9月,上海又迎來兩家新館。巴黎羅丹博物館(Musée Rodin)的上海分館羅丹藝術中心在浦東濱江核心區啟幕,開幕首展“羅丹:現代雕塑的傳承”匯集了雕塑、繪畫、陶瓷、影像等106件真跡作品。
 
NANZUKA中國首館——南志閣藝術中心在上海市浦東新區的花木時光里揭幕,品牌LOGO由空山基創作。
11月,敦煌當代美術館于上海市楊浦區長陽創谷落成,并以開館展“境象敦煌”開啟一場跨越時代、地域的先鋒實驗。
風云變幻的年度美術館,非中心城市橫掃半席!
風云變幻的年度美術館,非中心城市橫掃半席!
風云變幻的年度美術館,非中心城市橫掃半席!
風云變幻的年度美術館,非中心城市橫掃半席!
2024
UCCA經歷四館館群的重要變革
 
 
回顧UCCA創立之初,開館展“’85新潮:中國第一次當代藝術運動”首次系統梳理了20世紀80年代中國前衛藝術運動,成功將中國當代藝術推向世界,為UCCA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展覽開幕時,觀眾未能銘記的一件重要作品是觀念藝術先驅勞倫斯·韋納的語言雕塑《以邀光》。2008年1月,當時作為記者的我在北京寒冬中參加了這件作品前的藝術家對談活動。那時的北京沉浸在奧運前夕的憧憬中,智能手機尚未普及,藝術以純粹且理想主義的方式聯結著世界。
 
2024年7月,UCCA舉辦了勞倫斯·韋納中國首個回顧展“勞倫斯·韋納:追求幸福 越快越好”,并在同一位置重現了《以邀光》。熟悉的字句再次出現,見證了UCCA過去十七年的變遷與每天堅守并為之奮斗的理想。
 
2024年度展覽豐富多彩,展現了我們始終如一的信念——藝術能跨越時空聯結彼此,并引發思考與改變。年初的“杉本博司:無盡的剎那”通過攝影藝術探討永恒與瞬間、真實與虛構的關系;年末的“呂克·圖伊曼斯:過去”匯集近90件繪畫作品,展示藝術家半個世紀的藝術旅程,探討繪畫如何解讀和重構歷史。

除北京主館,我們在這一年也經歷了重要變革。上海UCCA Edge暫別重整;江蘇宜興UCCA陶美術館經過9個月籌備,于10月正式開館;北戴河UCCA沙丘美術館接待訪客數量持續創下新高。此外,UCCA Lab的策展實力日臻成熟,特別是在2024中國·上海靜安國際雕塑展中,展示了31位國內外藝術家的35件作品,為觀眾提供了多元化的藝術體驗。
 
我常思考韋納筆下的“光”意味著什么。對我而言:光,就是藝術、藝術家及其作品,也是我們孜孜不倦地以最有意義的方式向更多人展現這些作品,并產生深遠的影響。光是那些令人難忘的珍貴時刻,藝術作品呈現普世情感、被遺忘的記憶、新的感受,甚至更美好的世界。我們在追尋光的道路上不斷前行,因這份追求而變得更加強大。
 
風云變幻的年度美術館,非中心城市橫掃半席!
風云變幻的年度美術館,非中心城市橫掃半席!
風云變幻的年度美術館,非中心城市橫掃半席!
12歲的PSA
正踏入一個新的生命周期
 
 
2024年,12歲的PSA正踏入一個新的生命周期。以“中國當代藝術收藏”為核心的中國當代藝術研究系列,在2024年迎來了兩位重要的中國當代藝術家——胡項城,尹秀珍。兩位藝術家都出生于工業化與改革大潮滾滾而來的上世紀中期,但不同的成長路徑與藝術語匯讓兩人對共同的 時代做出了真切、但不同的回應。
 
這種基于藝術對時代、對人類命運的真切回應,幾乎貫穿了“中國當代藝術收藏”系列在八年成長中的每一個展覽,這使得 PSA 的“中國當代藝術收藏”系列超越了傳統“本土/全球”的政治疆域,去向遼闊的“生命”維度,在更廣闊的天地間,形成屬于自己的“中國當代藝術”敘事。 
 
psD當代設計系列也在2024年首次抵達赤道附近,借助坎帕納兄弟的熱情與溫度,當代館得以呈現出一條有別于歐洲的南美設計之路。位于五樓的露臺也首次成為中國園林與巴西設計共舞的平臺,隨著展覽,誕生出一座點亮天際線的城市花園——《煙火》。 
 
年度主題展“安奈特·雜念”則提示了理解女性境遇的另一種藝術策略。學術品牌“上海雙年展”則在2024年從浩瀚與無邊中回望,俯身探尋一朵花與蜜蜂的交往方式。它將韋伯在上世紀初建立的信息論從人類世界拓展到更廣泛的 生物圈,并進一步塑造了“上海雙年展”作為“自由實驗”與“多維世界”的文化性格。
 
“青年策展人”在2024年回歸到7樓空間,兩組入選展覽均關注到了界面世界之下暗流,并通過策展的力量,將后臺的邏輯推向前端,引發新的思考與討論。 
 
12年前起步為0的藏品,也在2024年達到了425件,并即將迎來屬于自己的首個展覽。與伙伴香奈兒文化基金、卡地亞藝術基金合作也在這一年里邁向了新的里程碑,向著城市與生活的更深處進發。而即將面世的“圖書館與文獻中心”是她與這座城市的又一個美麗約定——為她建造一座知識的“山谷”,將藝術、知識、靈感、經驗與思考、討論、攀登、漫步的樂趣匯集在一起,像一百年前點亮國人的第一盞路燈那樣,繼續點亮城市的每一個靈感時刻。 
 
 
風云變幻的年度美術館,非中心城市橫掃半席!
風云變幻的年度美術館,非中心城市橫掃半席!
風云變幻的年度美術館,非中心城市橫掃半席!
以豐富對話呈現
中西方近現代乃至當代藝術的多元面貌
 
 
2025和美術館即將迎來五周年。過去的一年里,難忘的展覽有很多,如年初和美術館年度群展“南方故事”、博斯科·索迪大型個展,蒲英瑋首次美術館個展等等。
 
其中,肖恩·斯庫利自六十年代早期以來、橫跨半個世紀的藝術實踐,博斯科·索迪于佛山本地龍窯燒制的2200塊磚等,都因展陳和建筑的融合,展示出作品的獨特一面,成為藝術愛好者的美好回憶。
 
此外,我們還嘗試將比利·查爾迪斯、米爾頓·艾弗里的繪畫作品與和美術館館藏并置,以豐富的對話呈現中西方近現代至當代藝術的多元面貌,游走東西,對話天地。
 
作為民營美術館的一份子,我們在去年7月與成都A4美術館首次實現了會員權益互通,并在11月與其他五家美術館共同發起中國民營美術館會員聯盟(AMC)。我們期待未來全國民營美術館會員權益都能實現互通,讓會員享受更多權益,常來觀展。
 
今年,我們將精心策劃四場年度大展,呈現藝術家們多年的創作實踐及場域特定項目,并為公眾呈現 “南方故事”的續篇“五周年特別展覽項目”。全新開啟的國際藝術家駐留項目也將迎來第一位駐地藝術家禾碧霖(Nathana?lle Herbelin)的個展呈現。
 
此外,個案研究項目還將聚焦兩位以自身獨特方式探索當代藝術邊界的中國藝術家。新的一年,青年藝術家系列項目將持續為全球青年藝術家提供展示平臺,為公眾呈現當今更多元的藝術可能。
 
2025,敬請期待!
風云變幻的年度美術館,非中心城市橫掃半席!
風云變幻的年度美術館,非中心城市橫掃半席!
風云變幻的年度美術館,非中心城市橫掃半席!
全年共展出28位藝術家的
約658件作品
 
 
在過去的2024年,松美術館始終堅持以學術立館為核心,致力于推廣和展示優秀的藝術作品,為觀眾提供高品質的藝術服務。

在全體團隊成員的共同努力下,我們舉辦了多個對于松美館藏體系和研究脈絡,乃至藝術行業和社會大眾具備非凡意義的展覽。

例如個人展覽“宋琨:無盡藏”“宋冬:13個房子”“韋嘉:醉與夢”“韓建宇:我在森林,也許遲到”;群體展覽:“不明之物、海籠、化身”“河的第三條岸”等,全年共計展出了28位藝術家的約658件作品。
 
這些作品不僅展示了藝術家們的獨特視角和創作才華,也為觀眾帶來了深刻的藝術體驗。很高興我們在2024年有3位做個展的藝術家,都入圍了《Hi藝術》的年度藝術家榜單,也說明我們的工作有被大家看到。
風云變幻的年度美術館,非中心城市橫掃半席!
風云變幻的年度美術館,非中心城市橫掃半席!
風云變幻的年度美術館,非中心城市橫掃半席!
以歷史的眼光和感知框架
進行當代創作與實踐
 
 
與其繼續將話語的重心放在展覽上,我想不如通過回憶一些具體的事和具體的人來談一談我們過去一年的工作。
 
2024年初,我與團隊開始走出阿那亞。在快抵達八國聯軍法國營盤舊址時,我們卻先看到了萬里長城的國保碑。保家衛國的長城與侵略軍營盤僅有數米之隔,面面相覷。
 
在準備展覽“出門寫生!”時,我們有幸與藝術家楊雨澍會面。對話起初還圍繞著寫生和藝術語言的問題展開,也不知是從哪一個時刻開始,時代回憶涌上藝術家心頭,他愈發動情,幾度拭淚。對這個已是耄耋之年的老人而言,其余的70載歲月似乎都不作數,他被困在那10年里。
 
我還會想到時隔半個世紀重回北戴河戴著制氧機寫生的藝術家張偉,在開幕導覽環節臨時加入的阿那亞業主志愿者米花姐,在藝術家阮純詩分享后激動的年輕創作者和哽咽的本地觀眾,還有與我們毫無保留分享自己二十余年北戴河老照片收藏的閆宗學先生……
 
阿那亞藝術中心2024年的工作在進行本地歷史挖掘的基礎上,從面對一個個具體的人、事、物出發,以與具體的人展開真誠的對話為目標。這些具體的人、事、物也就是具體的歷史,“如何帶著一種歷史的眼光和感知框架進行當代創作與實踐”是我們開始摸索的重要課題。仍在展出的群展“出門寫生!”是一次嘗試,而我們2025年的工作也將延續這些脈絡。
 
寫到這里,我不禁想起從板廠峪天然禪寺周邊山林中傳出的巨響,以及在廢棄的日本營盤里一個中年男子持續的吼叫聲。我想,這都是歷史的幽靈在拍打我們。
風云變幻的年度美術館,非中心城市橫掃半席!
風云變幻的年度美術館,非中心城市橫掃半席!
風云變幻的年度美術館,非中心城市橫掃半席!
新展20余場
全天最高參觀人次突破11000人次
 
 
2024年度,龍美術館舉辦新展20余場,呈現中國藝術家如黃君實、張雷平、秦一峰、李青、王郁洋、方媛、陳英杰、劉娃和鮑楊的大型個展;推出多位外國藝術家的大型回顧展或亞洲首展,如法國藝術家喬治·馬修,英國藝術家威廉·蒙克、丹尼爾·克魯斯-丘博,伊朗藝術家梅迪·哈迪揚盧,美國藝術家拉里·皮特曼;“風景”主題收藏展、慶祝建國75周年特展“與時代同行”以及龍美術館十周年系列展“花天花地”“50——90”也在2024年成功舉辦,收獲許多好評,全天最高參觀人次突破11000人次。

這其中,“50——90”是我策劃的十周年系列特展的最后一場,也是體量最為龐大的一場,精選了“50后”至“90后”藝術家創作的近600件佳作呈現給公眾。這些作品,全部來自于我和我先生劉益謙收藏的中國及全球當代藝術,是我們最重要的收藏脈絡之一。“50——90”展覽既能對全球當代藝術的個案研究和代際研究提供樣本,也可以創造一個全球藝術對話的機會,讓觀眾看到藝術的多樣性和豐富性。

眾多大展的舉辦,以及來自藝術愛好者的支持和鼓勵,讓龍美術館獲得“年度杰出藝術貢獻”“年度美術館”等榮譽,我感到非常榮幸,2025年我們將繼續努力!
風云變幻的年度美術館,非中心城市橫掃半席!
風云變幻的年度美術館,非中心城市橫掃半席!
風云變幻的年度美術館,非中心城市橫掃半席!
營業至凌晨三點的
夜間博物館
 
 
經歷了自我修復與方向探索,2024對于各行各業而言都是一個強調“行動”的年份,德基藝術博物館亦是如此。
 
回首2024,展覽“BEEPLE:來自人造未來的故事”重磅呈現,這也是數字藝術家BEEPLE在全球范圍的首場個展;“動靜無盡:花卉靜物三百年”經由展品增補及拓展敘事而煥新啟幕,挖掘三百年藝術史背后的細枝末節。我們以嶄新面貌于南京城市中心塑造能夠輕易步入的藝術場域,作為空間位置與文化交流層面的雙重樞紐,提供令人耳目一新的藝術體驗。
 
“行動”驅使著我們與世界連接。2024中法建交60周年“金陵圖數字藝術展”前往巴黎巡展,我們同時探索“動靜無盡”中關于花卉的圖像學和文化史,亦基于“未來生成”解構數字藝術的當下與更多可能,邀請權威學者展開對話,共同促進文化知識與藝術能量的傳遞。
 
“行動”之間我們不斷收獲來自各界的簇擁與回響。2024年我們迎接了逾百萬名觀眾走進展廳,并作為唯一的民營機構入選年度熱門百強博物館榜單,感恩的同時也滿懷信心與勇氣。
 
在已然開啟的2025,我們的營業時間延長至凌晨三點,打造真正意義上的“夜間博物館”,并通過更多元的跨界活動拓寬人們關于博物館的想象。新的一年,希望以更加具體的“行動”,讓博物館真正成為每個人生活的一部分。
風云變幻的年度美術館,非中心城市橫掃半席!
風云變幻的年度美術館,非中心城市橫掃半席!
風云變幻的年度美術館,非中心城市橫掃半席!
藝術如同飲食和時尚,
是一種因人而異的個人體驗
 
 
作為BY ART MATTERS 天目里美術館的館長,我和我們團隊的愿景和理念是打造始終以“人”為核心的展覽項目,為“個人”而非“人群”構思項目與展覽。
 
我們相信,藝術如同飲食與時尚,是一種因人而異的體驗。兩個不同的人從來不會以完全相同的方式體驗同一個藝術品或展覽。我們的項目基于這樣一個理念:每位來到天目里美術館的觀眾都都帶來了他們獨特的個人記憶和人生經歷。我們的展覽旨在喚起這些記憶或經歷。
 
2024年我們舉辦了“古道具坂田:你我的選擇”,意在思考這樣一個觀點:當你尊重物品的世界,所有那些物品都能成為某種藝術。藝術是一種將任何形式的創造力或人類勞動進行再利用的方式;
 
在展覽“片刻即紀念碑”中,我們以時間為基礎,去探尋和贊美那些微小而脆弱的藝術表達;在瑞士藝術家彼得·費茨利的展覽“周二至周日”——他在歐洲以外的首次機構個展中,我們希望探討日常生活中的神圣性——它的平凡與混沌,這些特質常常被我們在無意識中經歷。
 
“浮聲切響”展覽關乎人們相互交流的方式,人類互動和藝術如何成為我們不可預測的命運的一部分,以及我們與周圍環境的聯系。
 
美術館的展覽僅僅是更廣泛的文化創作與分享方式的一部分,我們還開展了藝術駐留和公共藝術項目,讓藝術家在杭州的城市與自然景觀中進行體驗和創作。
 
此外,我們舉辦了“2024蕩一圈:杭州當代藝術周”,這也是在杭州發生的首次串聯起整個城市的當代藝術活動,希望為圍繞藝術構建城市網絡打下基礎。同時,通過舉辦“無障礙藝術節”,我們致力于營造一種全新的包容氛圍。
 
天目里美術館是一個平臺,為杭州及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和藝術機構提供交流的機會,分享并構建關于藝術與文化的不同且充滿活力的觀點。
風云變幻的年度美術館,非中心城市橫掃半席!
風云變幻的年度美術館,非中心城市橫掃半席!
風云變幻的年度美術館,非中心城市橫掃半席!
風云變幻的年度美術館,非中心城市橫掃半席!
美術館的運營核心是
判斷行業趨勢并相應調整策略
 
 
感謝各位評委和《Hi藝術》的錯愛,中國目前有近2000家國有和非國有美術館,我和X美術館的同仁對能列席《Hi藝術》年度美術館榜單深感榮幸,感謝同仁對我們工作的肯定,也感謝X贊助理事會和合作伙伴對工作的鼎力支持。
我從2024年5月到崗開始參與X美術館的工作,目前也正在和同事復盤年度工作。從數據看,各項較之往年均有提高,比如展覽數量、社交媒體發布、公共文化活動等,特別是北京美術館的觀眾數量相較2023年提升了一倍之余,應該是源自展覽內容的普世性、所在朗園station社區的發展,以及觀眾體驗和傳播工作的發力。

2024年X美術館創立了在上海的項目空間The Pool by X Museum,“芝蘭”“崢嶸”等展覽在社交媒體上評價不錯,也策劃了在廣東與東莞市宣傳部文明辦合作的李景湖展覽與城市發展文獻展,同時豐富了館藏體系,對中國和海外青年藝術家進行了持續關注。總之對于館際、高校、政府、企業等合作項目,都是按照規劃一步步展開,并相應調整團隊,為X美術館引入更適合這一階段的人才等等。

以我對于美術館的了解,核心是要對行業趨勢有判斷并相應調整策略。目前非國有美術館正在從上一個關注營銷表演和商業手段的階段轉型至對美術館專業化有更高要求的階段。這在近期的一些政府文化政策、行業論壇、以及展覽內容方向上均有體現。
同樣,美術館應該注重文化、經濟、價值觀三位一體的生產。關于這兩點,今年我們均發布了相關論文進行較為詳盡的闡釋。前不久北京市文旅局組織的非國有美術館年度會議中,也有代表談及如何看待一些不注重策展只購買西方展覽“罐頭展”的現象,以及美術館核心專業使命的重要性。

因此,我對X美術館工作的理解,基本上是圍繞著“收藏、研究、闡釋、體驗”這四個基礎功能和路徑來展開。再有就是和觀眾、社區、同行之間維持一種平等務實的關系(不去忽悠觀眾和合作方),用共構共同發展的眼光建立協作,減少自我標榜的“支配型美術館”出現。我對未來充滿期待,也歡迎各位同仁隨時找我聊合作或者聯合策劃藝術項目。祝各位新年快樂!共構未來!
風云變幻的年度美術館,非中心城市橫掃半席!
風云變幻的年度美術館,非中心城市橫掃半席!
立足西南、對話全球
推動社群與行業發展
 
 
2024年,A4美術館圍繞國際對話與在地聯結、藝術生活方式擴融、社群建設與行業聯動三大核心方向,持續探索藝術與社會的深度連接,構建更具開放性與創造力的藝術生態。
 
在國際對話層面,鹽田千春西南首展“Another Planet”歷時五年策劃,藝術家在我們的支持下征集了來自四川成都的近5000位孩子的愿望并進行在地化創作,同時,A4兒童社群共同為展覽頭腦風暴出“宇宙回音”這一社群化中文命名。用一根紅線跨越時間與空間,連接美術館、藝術家、觀眾,傳遞關于內心世界與外部宇宙的輕盈心愿和溫度思考。展覽的呈現方式不同于鹽田以往的作品主題,激發了全新的情感共鳴與想象空間。
 
在西南藝術生態建設上,我們發起Y+ Project并帶來三期展覽與多次對話,持續支持青年藝術家新創作與青年策展人新發展。并通過將3F空間定位為實驗性項目空間,為青年創作者提供更多創作支持和多元化的呈現平臺,激發藝術表達的可能性。同時,A4文獻中心作為學術研究的發動機,通過檔案整理、在地走訪和出版,不斷梳理西南地區的文化脈絡,推動區域內的藝術生態發展,為創作提供知識基礎與學術支持。
 
在藝術生活方式的擴融方面,我們以A4美術館2F空間的全新升級為契機,推出一系列融入日常生活的藝術現場與POP UP展覽,探索更多元的藝術體驗。例如通過A4藝術商店與服裝品牌ICICEL之禾的合作,探索藝術與商業、消費體驗的跨界可能性,推動藝術走進更多人的生活場景。
 
在社群建設與行業聯合層面,A4美術館作為牽頭機構攜手全國六家民營美術館伙伴,共同發起中國民營美術館會員聯盟(Alliance of Museums in China) (AMC),推動民營美術館的資源整合與共同傳播,為觀眾提供更豐富的藝術體驗,同時探索美術館運營發展的更多可能性。此外,我們持續推動創作者、社區、觀眾、志愿者、實習生社群的多元互動,通過共創與對話激發新的藝術能量。
 
憑借空間與內容的有機結合與開放實踐,A4美術館榮獲2024年全球最美七大美術館之一稱號,成為中國唯一入選的美術館。這一獎項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和國際建筑師協會(UIA)頒發,是對我們在空間美學與社會影響力方面的高度認可,也是對開放性與社群活力的肯定。
 
未來,A4美術館將繼續立足西南、對話全球、推動社群與行業發展,支持新創作、新對話,用藝術連接人與人,持續激活創造力!
風云變幻的年度美術館,非中心城市橫掃半席!
風云變幻的年度美術館,非中心城市橫掃半席!

少而精的

兩場中外大展



紅磚美術館在2024年的展覽少而精,以兩場中外大展取勝。3月開幕的托馬斯·薩拉切諾個展“共生”從生態視角開啟一場當代藝術的極致體驗,觀眾可以在巨型的弦樂系統中“化身蜘蛛”,用身體的行動與整個環境交鳴共振。10月份的張培力同名個展帶來19件裝置及影像新作,廢舊煤氣罐在圓形斗場中的撞擊、急剎與驟停給無數觀眾留下了深刻的觀展印象。

風云變幻的年度美術館,非中心城市橫掃半席!

熱門關鍵詞

訂閱hi郵件

訂閱hi郵件

恭喜您,已經成功訂閱!
HIART將定期發送最新咨詢至您的郵箱,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關于Hi藝術

《Hi藝術》創刊于2006年9月,集結全球前沿的藝術信息、擁有專業的市場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訪內容,日常以十多個專業的欄目為架構,內容豐富而富有層次,全面而條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讀性的當代藝術媒體平臺。

《Hi藝術》的內容在堅持可讀性基礎之上強調原創性,每次都力求為讀者提供權威性的實用數據信息,并在年末總結當代藝術的年度發展概況,產生 “指標藝術家”、“指標拍賣行”和 “指標畫廊”。該系列歷經錘煉與市場檢驗,正逐漸成為當代藝術投資的首選參考媒體。

今天的《Hi藝術》在時間的累積、新老客戶的實用建議以及自身經驗的不斷增長下,無論是內容還是版式都在不斷完善中,追求進步的腳步也從未停止,我們仍在努力做到盡善盡美。

聯系我們:

郵箱
編輯部:
info@hiart.cn
展訊郵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郵箱:
zhaopin@hiart.cn
電話
編輯部:
010-59756811
廣告部:
010-59756811

關于Hi藝術

《Hi藝術》創刊于2006年9月,集結全球前沿的藝術信息、擁有專業的市場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訪內容,日常以十多個專業的欄目為架構,內容豐富而富有層次,全面而條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讀性的當代藝術媒體平臺。

《Hi藝術》的內容在堅持可讀性基礎之上強調原創性,每次都力求為讀者提供權威性的實用數據信息,并在年末總結當代藝術的年度發展概況,產生 “指標藝術家”、“指標拍賣行”和 “指標畫廊”。該系列歷經錘煉與市場檢驗,正逐漸成為當代藝術投資的首選參考媒體。

今天的《Hi藝術》在時間的累積、新老客戶的實用建議以及自身經驗的不斷增長下,無論是內容還是版式都在不斷完善中,追求進步的腳步也從未停止,我們仍在努力做到盡善盡美。

雜志訂閱熱線: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節假日除外)
微信訂閱:
微信號:hiartmimi (可享會員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