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片直接观看网址-大逼图-黑人解禁濑亚美莉-久久久AV|www.jwtjt.com

那個叫6E2F的王墑星球

編輯:張開博 2023年9月21日 專題 ?人物
王墑1984年生于北京,自幼學習藝術,5歲起師從著名當代藝術家宋冬,在完成中央美院附中的學業后,開始了6年的留學生活。2007年,他于倫敦大學金史密斯學院獲得純藝學士學位,2009年又拿到倫敦皇家藝術學院(Royal College of Art,簡稱: RCA)當代藝術策展碩士學位。在美國寶石學院進修后,王墑獲得了寶石學家的認證。
自此,他同時開啟了藝術和珠寶設計兩個領域的工作,自稱“雙面間諜”。他的創作覆蓋繪畫、雕塑、影像、設計和文學等多種媒介,2021年將自己的原珠寶品牌正式更名為6E2F。在對自然世界的窺視中,王墑通過其藝術與珠寶探討著宇宙的奧義以及人生的價值。
從科幻情節的角度看,王墑以詩意的手法通過不同媒介的藝術作品建構著一個幻想中的星球。他的雕塑好似那虛構星球上的山石,他的繪畫展現了那里的風景,而珠寶作品則是棲息于那遙遠世界的豐富多樣的生物體。
王墑效仿著宇宙那迷人的創造力,也正是在對無邊宇宙的凝視中,王墑看到了其宏偉背后的冷漠。如法國哲學家加繆所不斷闡釋的,人生的荒誕就在于人類天生對意義的追求與宇宙的冷漠之間的矛盾。
面對不可戰勝的命運,人可以做的最高貴的事情正是對它的正視以及不斷的挑戰。對于王墑而言他所創造這顆名為“6E2F”的星球,既是對宇宙宏偉卻冷漠的展現,又是對人類渺小卻充滿激情與渴望的贊歌。
王墑曾在他所寫的文章《普遍美學的基石》中提到:“藝術家希望建構那封閉的宇宙,也并非為了在與世隔絕中獨善其身,而是帶給混沌的宇宙秩序的楷模——他們知道只有通過愛才能實現與混沌的和解。”
《共生R612》29×77×70cm

青銅、不銹鋼,畫

版本 6+2 AP 2021
《共生R612》29×77×70cm
青銅、不銹鋼,畫
版本 6+2 AP 2021
《GP 6E81》140×140cm 

布面丙烯、油畫鉛筆及紙 2021
《GP 6E81》140×140cm 
布面丙烯、油畫鉛筆及紙 2021
《Cladopteris》350×458cm 

布面油畫 2014-2019
《Cladopteris》350×458cm 
布面油畫 2014-2019
Technobio系列珠寶, X86R—戒指
Technobio系列珠寶, X86R—戒指
藝術家朋友王墑于2023年8月3日用自己的方式結束了這段為期39年的人生旅程,開始了他高維度的精神之旅。他選擇了類似克爾凱郭爾面對信仰的‘縱身一躍’的方式構建出自己的宇宙。‘通過創造宇宙回應宇宙的沉默’。他沒有為他的選擇留下只言片語,也沒有給與我們大家預警暗示和心理準備,就毅然決然地上路了。作為他的老師和朋友,我是心如刀割,淚如泉涌。”
2011年7月16日——9月8日,王墑第一個個展在UCCA北京尤倫斯藝術中心舉辦;十二年后的9月15日,在王墑安葬的當天,也是在這里,宋冬組織了一場追思會紀念王墑,與王墑的朋友們一起緬懷他,讓更多的人記住王墑對藝術的獨特思考和探索,讓他的生命以另一種存在方式繼續發光。
王墑追思會
UCCA北京,2023?
(拍攝:姚夢溪)
王墑追思會
UCCA北京,2023?
(拍攝:姚夢溪)
張薇
王墑的母親
王墑,我的好兒子:
你走了,你把我的心帶走了,我想你,我愛你。我多么想隨你去,去陪你,我知道你需要我。但我更知道為了你,我不能這樣做,你希望我過得好,更重要的是你的事業需要我們繼續去完成,你的心愿需要我們去實現,兒子你知道這有多難嗎?因為你的高度是一般人達不到的,你給我們出了一個難題。
你對我說:“媽,我愛你,我真的愛你!”我知道你是多么的愛我,我也非常愛你,我的兒子。我要用我對你的愛和你對我的愛,用我的余生來把你的事情做好,實現你想給世界留下些東西的愿望!
王墑十八歲生日與爸媽的合影
王墑十八歲生日與爸媽的合影
我知道這么多年你是多么的難、多么的苦,我知道!我心疼你呀!你聰明睿智、你才華橫溢、博覽群書、你永遠把陽光給予大家。我為有你這樣一個兒子驕傲!你去了你所向往的宇宙,在那個宇宙中你隨心所欲,自由快樂!在那個宇宙中有你的星球,你的雕塑化作了星球上的山石,你的繪畫展現出那里的風景,你的珠寶作品是棲息于那遙遠世界豐富多樣的生物。多么美好呀!安息吧!我深深地說一聲,對不起兒子,我沒照顧好你!  
王墑6歲時畫的爸爸
王墑6歲時畫的爸爸
王墑6歲時畫的媽媽
王墑6歲時畫的媽媽
宋冬
藝術家
我12年前在這里策劃了他的首個個人展覽,今天在這個會場的臺下我放了12把椅子。12年前在這個地方,我和王墑、馬秋莎還有杰羅姆·桑斯,4個人坐在臺上,向臺下的觀眾介紹我們的作品,但今天他不在了,我想把整個舞臺獨自留給他。
12年是一個輪回,原來我想,他與馬秋莎跟我是差半代人,一輪后他們會大展宏圖。他從5歲就跟我學藝術,那時候他媽媽騎車帶著他去上課,后來等他上美院附中之前,他媽媽就在他們家,開了一個房間,專門讓他畫畫。馬秋莎、李子奕,還有另外的一些同學,大概有7個人,我們都在那個地方,每個星期都在那兒度過非常愉快的一天,中午他爸媽給我們做牛肉面吃,特好吃,都成為了大家的念想。
我還記得在他上附中之前,我問過他們7個人,他們的理想是什么?大家就說:“我以后要當電影人”“我要當設計師”“我要當藝術家”,不同的人不同的回答。

王墑最后回答說:“我的理想是老死。”當時大家都笑了,但我想:這么一個孩子,還是未成年,但是他說出了這么深刻的一句話。我們大家的目標是什么?那就是“老死”呀,無病、無災,把生命慢慢的度過好。我給他送行的那天,我給他寫了一封信,其中一句話就是“你為什么不去實現你的理想?”但是我試圖去理解他,他的生命停留在了39歲,他永遠年輕。

那個叫6E2F的王墑星球
王墑與宋冬學畫留影
王墑與宋冬學畫留影
王墑是一個非常豐富而聰慧的人,他把自己定義了多個角色,因為他從小怎么長起來,我特別清晰,我也跟他的父母和家庭都是非常親近,所以他不僅僅是個學生,他就像親人一樣,我們互為師生,他博覽群書,不愿意只是成為一個藝術家,他要在藝術上比肩的人是石濤、八大,他覺得他們的認識是非常牛的,他也想給這個世界帶來新的認識和價值,他又想以一種科學家的角色進入他的藝術和思想世界,用科學家的認識方法或者工作方法論,來重新探究藝術。
他既是藝術家,又是設計家,他還想從商業的運作軌跡當中得到養分,他的品牌6E2F是地球的重量,他志向高遠,宇宙是他的空間。他充當著各種角色,所以他說自己是雙面間諜,是到對方的地方去竊取情報。比如他作為一個藝術家,他到設計的行業去接觸情報。然后以設計家的身份,再到藝術家的行業中去竊取情報,重新認識被定義的藝術、設計、商業規則,或者是重新去定義他所認為的宇宙。
所以我試圖說服自己,他去了更高一層維度的世界。所以我也希望可以把他的藝術認識和藝術思想,讓更多的人來了解。
盧迎華
中間美術館館長
我和王墑因為幾次展覽和藝術結緣,認識了近10年,也在過去這10年以來,不僅和王墑,也和王墑的爸爸媽媽成了忘年交。
8月20號中午的12:08,對我來說是一個定格的時刻,因為在那個時刻我收到了宋冬老師的微信,我的第一反應是我不愿意相信,我不敢相信,怎么可能,那么英氣逼人,那么才華橫溢的小伙子……
我回想起今年5月2日,我和劉鼎一起去探望王墑的爸爸媽媽,和他們一家三口暢聊藝術的一整個下午。那天陽光很好,王墑用激昂的聲音跟我們說起他近期關于美學問題的思考,興奮地停不下來,至今他的聲音還縈繞在我的耳邊。我們覺得這個小伙子未來可期,不僅羨慕他探究問題的熱情,也非常羨慕他對藝術的執著。
那個叫6E2F的王墑星球
“OCAT青年計劃:三個個展,
王墑:希克蘇魯伯先生”展覽現場
OCAT深圳,2014
“OCAT青年計劃:三個個展,
王墑:希克蘇魯伯先生”展覽現場
OCAT深圳,2014
他有對他全身心支持的爸爸媽媽。2014年我在OCAT舉辦王墑個展的時候,他爸媽開幕就前來助陣。我們一直很感慨他們對孩子所選擇的道路如此的確信無疑,無論在情感上還是在思想上,都與孩子完全同步的父母太少了。王墑選擇以藝術作為他的職業,他的爸爸媽媽就以藝術作為他們關注思考的對象,他們難王墑的難,急王墑所急,因為王墑,他們也樂意和藝術界的朋友們交朋友,談藝術的事兒。
在我們看來,王墑和他的爸爸媽媽共同建構了一片藝術的大天地,王墑也在這片天地里邊辛勤的耕耘,大展身手。王墑這些年的成績大家都有目共睹,的確是碩果累累。
這就是為什么在接到消息之后,我們都無比心疼王墑,也萬分心疼王墑的爸爸媽媽,他們的天塌下來了,掉進了悲傷的深淵中,很難想象這些天他們是怎么度過的。我們除了在心里默默的守護,祈禱他們不要被這一巨痛擊垮以外,也一直期望能為王墑這個朋友和他的家庭做點什么。
孔令祎
UCCA集團品牌副總裁
王墑的首次個展是在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舉辦的。展覽“‘由宋冬策劃’馬秋莎:地址簿&王墑:搜集確鑿的證據”于2011年7月16號到9月8號在北京UCCA呈現。一晃12年過去了,現在在UCCA官網上依然可以搜索到關于這個的展覽記錄。
2011年,王墑27歲,馬秋莎29歲,宋冬45歲,他們三個人的個展同期舉行,這樣的展覽見證了時間的變遷,也見證了一種傳統的中國式人際關系發生和變化。王墑和馬秋莎,分別從5歲和7歲起在胡同里跟隨宋冬老師學習藝術,他們從師生變成了朋友,又變成了一起做展覽的藝術家。
“王墑:搜集確鑿的證據” 宋冬策劃,展覽現場

UCCA北京,2011
(攝影:唐萱)
“王墑:搜集確鑿的證據” 宋冬策劃,展覽現場
UCCA北京,2011
(攝影:唐萱)
《光合反應堆, No.725,昵稱:
1230億噸的那個氣球不知飄向何方》
生產日期: 公元前 1,291,519,661
“王墑:搜集確鑿的證據”
宋冬策劃,展覽現場
UCCA北京,2011
(攝影:唐萱)
《光合反應堆, No.725,昵稱:
1230億噸的那個氣球不知飄向何方》
生產日期: 公元前 1,291,519,661
“王墑:搜集確鑿的證據”
宋冬策劃,展覽現場
UCCA北京,2011
(攝影:唐萱)
《卡米利麗斯屬,H,

第三節課逃課的女生》

栽培起始日期: 2010

“王墑:搜集確鑿的證據”
宋冬策劃,展覽現場
UCCA北京,2011
(攝影:唐萱)
《卡米利麗斯屬,H,
第三節課逃課的女生》
栽培起始日期: 2010
“王墑:搜集確鑿的證據”
宋冬策劃,展覽現場
UCCA北京,2011
(攝影:唐萱)
宋冬老師作為策展人,策劃了王墑與馬秋莎的個展,在“屋內”是馬秋莎老師的作品,在“屋外”是王墑從父母收藏品中產生了靈感進行的創作。他在這里搭建了一個他小說中的場景,其中相機、珠寶、壁紙等元素都在訴說人類的種種焦慮以及自然冷漠的真相。王墑的興趣已經超越了藝術的界限,受到達爾文、福柯等影響,他也著迷于科學與哲學。
得知王墑離世的消息,我們都深感震驚和痛心。我們也通過UCCA官方發布了這一沉痛消息,祝王墑一路走好。
黃樂
天線空間畫廊負責人
王墑生前最后三個個展都在天線空間發生,分別是:2018年的“仍愿翻百千浪”;2021年的“斜風細雨不須歸”;以及2023年3月的“6E2F”——這是王墑虛構的世界。
對我而言,他首先是一個閃閃發光的傳說。跟他一起工作,何其榮幸,都歷歷在目。他的知識體系龐大、工作量巨大、工作勤奮。在畫廊展覽工作的準備與實施中他總是非常周到。畫廊所做的展覽和博覽會只是他龐大工作的一部分。
“仍愿翻百千浪” 展覽現場
天線空間上海,2018
“仍愿翻百千浪” 展覽現場
天線空間上海,2018
“斜風細雨不須歸”展覽現場
天線空間上海2021
“斜風細雨不須歸”展覽現場
天線空間上海2021
我最后一次去他的工作室是2022年的最后一天,12月31號的早上我很早去找他。走到他工作室院門口,看到他給我留著門,我有些觸動,因為不在同城,雖然工作合作,但走動并不多,推門即入時,我感到我們像是老朋友。
我總覺得來日方長,總以為一直會有人給你留門,他的創作、他的生活也應該要這樣繼續。他把他的美學理念和世界觀寫進了一篇長文,分三個章節,在天線的公眾號發表了第一章叫《普遍美學的基石》。他是一個博學的人、一個非常慷慨的人,我們沒有愛護好他。
“6E2F” 展覽現場

天線空間上海 2023
“6E2F” 展覽現場
天線空間上海 2023
劉鼎
藝術家
我跟王墑認識比較早,大概在2004、2005年。我第一次見到王墑是在英國,當時他在那里上學。他給我的第一印象非常閃耀,我那會剛從英國南部到倫敦,我記得在南部看到的全都是白色的懸崖,一見到王墑,就想起那白色的懸崖,很耀眼。他那么會聊天,那么熱愛創作,所以給我的印象很深,我當時就想:這是真的新的一代!那時中國的藝術舞臺上還沒有出現80后的藝術家,我們70后的藝術家在這個行業里也還沒在場多久。后來他回國,開始做創作,真的開始展現自己的工作了。2008年以后,包括王墑在內的80一代藝術家的創作給藝術的舞臺帶來很多新的顏色。
《金邊可娜“普克庫拉”》
250×360cm 油畫
2015-2018
《金邊可娜“普克庫拉”》
250×360cm 油畫
2015-2018
后來也慢慢認識了王墑的父母,有一些交往,也跟王墑繼續有一些交流。他的父母太愛他了,全程參與、協助王墑的創作。上次不久前跟他見面時候,他很嚴肅地談他的創作想法和他的美學,依舊是那個熱愛藝術的王墑。這么一個燦爛的年輕人,可他就這樣走了。
我記得他剛開始創作鉆石畫的時候,雇了很多人在他黑橋附近的工作室畫畫。有一年很冷的冬天,我們去看他的工作,看到這些進行中的畫,我也很興奮。我覺得很有意思,這是新一代在探討勞動力與產出之間的關系,我跟迎華說這個很有意思,要展出。王墑說還沒畫完,我說沒有關系,就在接下來的一個展覽里把他沒有畫完的“鉆石畫”呈現了出來。其實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軌跡,現在回想起這些很細微的事情,好像又很真實,又很不真實。
那個叫6E2F的王墑星球
“工廠、機器與詩人的話——
藝術中的現實光影”,展覽現場
798藝術區北京 2019
“工廠、機器與詩人的話——
藝術中的現實光影”,展覽現場
798藝術區北京 2019
Wendy Ling Lv
王墑好友及珠寶品牌合伙人
他對人特別的敏感和溫暖。像剛才大家提到的,他不是以自己的意愿出發來選餐廳,包括喝不喝酒。因為我是個非常愛喝酒的人,每次我們吃飯,他都會很開心的喝酒。這幾天和他更多的朋友家人聊天才知道,其實他沒有那么愛喝酒。
 
他對自己特別的嚴格自律,用盡可能多的時間來讀書和創作。其實藝術創作過程是非常痛苦的。在他的在整個體系里面,有哲學、有科學、有晶石收藏、繪畫、雕塑、珠寶設計。他的珠寶設計只是用一種藝術方式去體現晶石。他特別愛那些晶石本身。他的珠寶品牌叫6E2F,珠寶和他的繪畫、和他的雕塑是一個體系的,都是6E2F這個宇宙的一部分。
 
其實,他是個很矛盾的人,他會在這一分鐘說我就是個天才大師,下一分鐘對自己就不自信。他沒有真的不自信,那么驕傲的一個人。因為他的要求實在是太高了。也還有那么多要做的事還沒做。
那個叫6E2F的王墑星球
王墑在工作室
(攝影:Wendy Ling Lv)
王墑在工作室
(攝影:Wendy Ling Lv)
趙半狄
藝術家
我跟王墑最后一次見面是在6月14日,在我的工作室。像往常一樣,他是第一個到,拎瓶酒。他每次來工作室沒有空手來過,帶酒,還帶過花。
 
那天我們都喝的不少,他懶散的躺在沙發上,感嘆自己四十了,我說你84年的,今年才39,怎么自己還多說一歲,來,我采訪一下你,有什么人生感悟?怎么評價自己?他笑瞇瞇的答道:沒達到預期呀。我說:王墑,現在說這話有點兒太早了,藝術這件事真是需要時間的,齊白石是60歲開始變法的,如果要迎來一次人生的轉機話,你也許還有20年呢。他依然是笑瞇瞇的回應:話是這么說呀…
王墑 2023年6月

(攝影:趙半狄)
王墑 2023年6月
(攝影:趙半狄)
馬秋莎
藝術家
這段時間我一直在想他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他到底怎么了,發生什么事了。其實他是一個挺害羞的人,這是我對王墑最初的印象。因為很小,我們在一起學畫,包括上美院附中,雖然不在同一級,但從小時候起就緊密相連的生活。我一直覺得王墑是一個很內向的人,話非常少。他從英國回來之后突然就變了,變得善于言辭。我們兩個在一起聚的時間很少,差不多一年會碰一次。王墑是一個極度浪漫的人。作為藝術家他是非常勤奮的,對自己的藝術要求之高近乎苛刻的地步。作為朋友,他一直是非常溫暖的。
童年王墑畫畫
童年王墑畫畫
李子奕
王墑發小
如果從王墑人生歷程編年史角度來敘述,我是出現的比較早期的角色。我跟王墑五六歲的時候在一起學畫畫,每周末在一起畫畫持續了八九年的時間。
回憶如片段,又非常深刻。他和我小時候都不是很愛說話,我們就是在一起,你挨著我,我挨著你,一起畫畫,這樣過了很多年。不敢說很熟悉,但每次聽到王墑這個名字,一點都不陌生,反而非常親近。
童年王墑畫畫
童年王墑畫畫
我們一起從桌椅板凳、自行車畫到胡同、人物速寫,從簡單的石膏幾何體開始到海盜、馬賽等石膏頭像一直到人物頭像素描,從油畫棒水彩筆一直畫到靜物水粉畫,在多年的不斷練習、思考、頓悟中逐漸成長和提升,從零基礎起步一直畫到十四、五歲比較接近專業的水平。與他后來繼續帶藝精進的同學有所不同,我們一起相伴走過了從0到1的過程,我也見證了他一路成長中的很多繪畫作品。
他小時候很專注,宋老師經常教導我們即使把你們扔在車水馬龍的菜市場,你們的內心仍然要像在美術館中一樣安靜,很多同學常為周圍的林林總總所吸引分神,但王墑做到了,他很難被專注之事以外的其他事吸引。我記憶中他的作品比較有厚重感,水粉畫常能畫出油畫的感覺,而且他很早就對空間感產生了一些自發的主動的思考,一些作品中的透視感也比其他小朋友畫得格外強烈一些。
王墑9歲時畫的媽媽
王墑9歲時畫的媽媽
王墑9歲時畫的爸爸
王墑9歲時畫的爸爸
在我們同齡人里,他屬于家里條件比較好的,但他很純粹,從來沒有流露出優越感,從小就不剩碗底子,吃穿用度非常簡樸。
最近十幾年來都沒有見過他,但我時常帶朋友去參觀他的公開展出,同時我也關注他的藝術思想,知道他在搞雕塑,在做一些珠寶和藝術跨界融合的事,在研究哲學的同時也在寫小說,而且他寫的小說很深奧,構建了自己的宇宙觀。
我有一些恍惚,不愿意接受這個事實,他是個有勇氣的人,他用自己的方式繼續去探索自己的藝術哲學了,也許是一種解脫。
林昱
王墑朋友
文學研究中有一個概念叫做“永恒少年”,在我心中,王墑就是一個典型的永恒少年。
 
永恒少年是不會成為成年人的,普通人在二三十歲時候經歷結婚生子、親人生離死別之類的人世關卡而成為成年人,永恒少年的命運里不會經歷這一切,也因此不會變成成年人,他總能永遠保持天真爛漫,也總是看上去比實際年齡年輕得多。
朋友鏡頭下的王墑
朋友鏡頭下的王墑
讓我們看看王墑喜歡的都是些什么——他喜歡鉆石、礦物;他的畫和雕塑,講的是行星故事和宇宙法則。他就是這么個家伙,他能與之產生精神共振的東西,在時間尺寸上非常非常的大,他總是在往上走,往遠處飄。
 
但永恒少年在40歲左右的時候會遇到一個課題:他需要落地,他的身體必須得有重力了,他的雙腳也該踩到土地里了。
 
40歲對于每一個永恒少年來說,是一個非常兇險的大關,他有幸不用經歷人世間的坎坷,卻必須經歷內心宇宙的風暴。他在內心中會需要經過非常多黑暗而危險的懸崖,一些非常冰冷的時刻。我們看事情不能只看一時的結果,我相信在他走到今天這個結果之前,可能已經走過很多個非常兇險的關卡,打贏了很多場內心的戰役,也因此而為我們今天在場的人留下了很多寶貴的財富和記憶。
 
他贏的時候,我們不會知道他已經經歷了怎樣的戰斗,我們只看到了他最后沒能打贏的那一仗。但是,請記得,恰恰因為他是跟鉆石等宇宙永恒之物產生精神共振的人,我們不應該用凡人的喜怒哀樂去衡量他。
王墑創作的珠寶作品
王墑創作的珠寶作品
如果王墑真的如我深信般的是來自更高維度世界的靈魂,那么這一段的人生,顯然不是他的最終目的。這段人生只能說是一段旅程,其中的很多經歷,無論按常人標準如何判斷其好壞,也許就是一些必要的練習,是為了此時此處的我們暫時無法理解的更大的旅程所做的準備,也因此為身處此時此處的我帶來深刻的啟發和思考……
 
我相信,靈魂與靈魂之間超越時空和維度的互相感知是有可能存在的。此時此處的我,只想記得他閃閃放光的樣子。
曲科杰
魔金石空間負責人
我和王墑近些年接觸實際并不多,我最早是由盧迎華老師推薦認識他的。在2016和2017兩年時間,魔金石連續給他做了多場展覽項目。
那個叫6E2F的王墑星球
“家丑” 展覽現場
魔金石空間北京,2016
“家丑” 展覽現場
魔金石空間北京,2016
我覺得他特別幸運。第一,他擁有特別特別支持他的父母;第二,他從小就碰到了宋冬老師這樣優秀的藝術引領導師。王墑是一個格局非常大,非常優秀的藝術家。我們先后在空間里做了他個展,又帶他到瑞士巴塞爾個展,以及后來在西岸博覽會、香港巴塞爾獨立區域呈現他的工作。
但他也是不幸運的,他出生在當下一個快消的時代,這個時代,對他這樣的藝術家是不公平的,沒有給他們更多舞臺去施展,這也是一個扭曲的時代。
那個叫6E2F的王墑星球
“藝術宣言”,巴塞爾藝術展展覽現場
巴塞爾瑞士,2017
“藝術宣言”,巴塞爾藝術展展覽現場
巴塞爾瑞士,2017
魔金石空間展位
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
上海 2017
魔金石空間展位
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
上海 2017
阿斯汗
王墑健身教練
我是王墑的健身教練,2017年時候認識的。前段時間,墑讓我去他家帶他練,那會兒,他癡迷于鍛煉,家里弄了健身的器材,在他家里,我也看到了他的藝術作品,我不懂這些,也會跟他簡單聊一些。當我說出宇宙給我帶來的感受時,王墑說你挺理解我的。那會還在心里竊喜,覺得自己也不是一個特別俗的人,能看懂一些。他的回憶還在我腦海中,只要我活著,我就不會去遺忘他。
《Pieris Rapae》150×150cm 
布面丙烯 2015
“南風”展覽現場
天線空間上海,2015
王墑的健身是藝術呈現,是他藝術思想的維度之一。

人通過運動塑造自己的肌肉和形態,像雕塑一樣。

他覺得“運動”如同身體與藝術和思想中間的介詞,

在跳的過程中,實際上是他在消耗自己身體的能量,

但是產生新的能量,賦予精神,賦予色彩,賦予畫面。

它形成了一個身體與思想能量轉換的機制。
《Pieris Rapae》150×150cm 
布面丙烯 2015
“南風”展覽現場
天線空間上海,2015
王墑的健身是藝術呈現,是他藝術思想的維度之一。
人通過運動塑造自己的肌肉和形態,像雕塑一樣。
他覺得“運動”如同身體與藝術和思想中間的介詞,
在跳的過程中,實際上是他在消耗自己身體的能量,
但是產生新的能量,賦予精神,賦予色彩,賦予畫面。
它形成了一個身體與思想能量轉換的機制。
周穎
當代藝術推動者
緣起于2011年宋冬在UCCA策劃王墑展覽上我們相識,至今12年。也恰好是三年前的夏天,疫情剛剛好轉一點的時候,由于當時展覽機會極少,作品銷售渠道也不是很方便,作為藝術推廣工作的一部分,我不定期組織收藏家,藝術愛好者,策展人等小規模進行藝術家工作室拜訪。
那次王墑工作室參觀交流我帶了19位來自不同領域的人。在作品介紹中,我特別關注到他的一個早期系列“跳繩”作品,就著剛才健身教練的“教王墑健身”話題,我記得我們當天還做了一點健身運動。想想當時王墑的嬉笑怒罵都在。酒后的他談及藝術,藝術創作中的困惑,也曾撲在大家的懷里,放聲痛哭過。
周穎與王墑在工作室
周穎與王墑在工作室
收藏家杜杰和王墑俯臥撐
收藏家杜杰和王墑俯臥撐
王墑展現給我們的就是他的真性情。王墑是一個心里特別干凈,特別純粹的藝術家。不光是藝術作品,對于哲學,對于人生,他都把自己推到了極致,我很羨慕。王墑或許是化作天上的某顆星星,像他創作的璀璨的珠寶,直白的珠寶畫一樣,在不同的維度陪著我們……
王楠
藝術品經紀人
第一次跟他溝通,我說他真的會很辛苦。作為藝術家有大量的內耗,但是對于王墑而言,他不光要內耗,還要去做管理,承載很多人對他的期待。他的成本特別高,材料、人工、房租成本都特別高。我是做經紀的,看了一下就覺得這是一個超負荷的運轉,而且在當時情況下是很難盈利的。我跟他講,要適當緩解壓力,因為這種壓力可能對于一個生意人來說是OK的,但是對于一個職業藝術家來說,其實挺難駕馭。
后來去他工作室,有一次他給我們放了一個片子,當時我感覺他有一個很大的世界觀。不同于年輕藝術家的普遍自我,他有一個宏大的課題。無論從自我認知上,還是生意架構上,都是一個挑戰。他給了我很多營養,讓我看到了一個不同的年輕藝術家的狀態。
Kirsten Wang
Manager, Research & Acquisition 
K11 Art Foundation, Hong Kong  
在北京之外,我有幸跟著他一起去了其他許多的地方。他對我是理解中國藝術圈一個非常重要的渠道,也因為他,我慢慢理解了許多關于中國的文化。我常記得他最常說的話是:“我不管,我真喜歡藝術!”他充滿了熱忱,充滿了純真。我真的從沒見過像他這樣對藝術如此認真的藝術家。
尉洪磊
藝術家
我跟他認識也是在UCCA的展覽,在我心里他非常積極陽光,特別溫暖,有自大的一面,同時也能自我嘲諷,特別有韌性。關于王墑的回憶,最清晰的一次是我們在小餐館里點了家常菜,他說這都是糧食要吃完,粒粒皆辛苦。后來因為我們都做雕塑,經常會在雕塑工廠遇到,他平時特別簡樸,很多衣服都是帶洞的,鞋就是地攤上買的拖鞋。
王墑(攝影:尉洪磊)
王墑(攝影:尉洪磊)
像場夢一樣,幾天前夢見他做了全新的展覽,在一座山腳下的美術館里,那里有著高大的落地玻璃,空氣清新,陽光明媚,他全新的雕塑都是超過2米7的尺寸。夢中的那個時刻祥和寧靜,他繼續進行著自己的創作,他生前喜歡寶石,我祈禱并祝愿他如寶石一樣璀璨,并終將成為光明。
苑瑗
藝術家
當時他在UCCA的展覽可以說是一展成名,在藝術圈產生了特別多的討論。有一天他跟我說自己獲得了一個獎,是最差展覽獎。他在微博上寫他自己對這個展覽的闡述,別人討論他的作品,他都一一回復,盡可能讓這些人去理解他的整個展覽的意圖,以及他對藝術的理解,他沒有保留,都能感受到他對藝術的熱情。

我最后一次見他是疫情期間他在上海的一個群展,我無意間看到他,跟我當初認識他的時候變化蠻大。我印象中他都穿得非常夸張,把他的珠寶戴在身上,但是那次他只穿了一個白色的T恤。我跟他開玩笑說王墑,你怎么像一個18歲的少年!他突然有點害羞。
Uli
王墑摯友
我在2017年的時候認識的王墑,每次想到他會發自內心的笑,因為我跟他共度的所有時間都是美好的時光,能跟他在很高的精神維度交流。他總是那么有親和力,非常有感染力。回想起這個人,他能填充我內心最柔軟、最快樂、最高尚的一段時光。
胡婕箖
我認識王墑的時候并未看過他任何展覽或作品;撇開他的藝術創作、工作項目,我覺得他就是一個特別純粹的人,他在爸爸媽媽和宋冬老師那里肯定得到了非常多的支持和關愛。只是他追求的東西可能更高、更遠,我們還沒有跟上。
王墑追思會
UCCA北京,2023?
(攝影:姚夢溪)
王墑追思會
UCCA北京,2023?
(攝影:姚夢溪)

訂閱hi郵件

訂閱hi郵件

恭喜您,已經成功訂閱!
HIART將定期發送最新咨詢至您的郵箱,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關于Hi藝術

《Hi藝術》創刊于2006年9月,集結全球前沿的藝術信息、擁有專業的市場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訪內容,日常以十多個專業的欄目為架構,內容豐富而富有層次,全面而條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讀性的當代藝術媒體平臺。

《Hi藝術》的內容在堅持可讀性基礎之上強調原創性,每次都力求為讀者提供權威性的實用數據信息,并在年末總結當代藝術的年度發展概況,產生 “指標藝術家”、“指標拍賣行”和 “指標畫廊”。該系列歷經錘煉與市場檢驗,正逐漸成為當代藝術投資的首選參考媒體。

今天的《Hi藝術》在時間的累積、新老客戶的實用建議以及自身經驗的不斷增長下,無論是內容還是版式都在不斷完善中,追求進步的腳步也從未停止,我們仍在努力做到盡善盡美。

聯系我們:

郵箱
編輯部:
info@hiart.cn
展訊郵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郵箱:
zhaopin@hiart.cn
電話
編輯部:
010-59756811
廣告部:
010-59756811

關于Hi藝術

《Hi藝術》創刊于2006年9月,集結全球前沿的藝術信息、擁有專業的市場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訪內容,日常以十多個專業的欄目為架構,內容豐富而富有層次,全面而條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讀性的當代藝術媒體平臺。

《Hi藝術》的內容在堅持可讀性基礎之上強調原創性,每次都力求為讀者提供權威性的實用數據信息,并在年末總結當代藝術的年度發展概況,產生 “指標藝術家”、“指標拍賣行”和 “指標畫廊”。該系列歷經錘煉與市場檢驗,正逐漸成為當代藝術投資的首選參考媒體。

今天的《Hi藝術》在時間的累積、新老客戶的實用建議以及自身經驗的不斷增長下,無論是內容還是版式都在不斷完善中,追求進步的腳步也從未停止,我們仍在努力做到盡善盡美。

雜志訂閱熱線: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節假日除外)
微信訂閱:
微信號:hiartmimi (可享會員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