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叫6E2F的王墑星球




2011年7月16日——9月8日,王墑第一個個展在UCCA北京尤倫斯藝術中心舉辦;十二年后的9月15日,在王墑安葬的當天,也是在這里,宋冬組織了一場追思會紀念王墑,與王墑的朋友們一起緬懷他,讓更多的人記住王墑對藝術的獨特思考和探索,讓他的生命以另一種存在方式繼續發光。

UCCA北京,2023?
(拍攝:姚夢溪)



王墑最后回答說:“我的理想是老死。”當時大家都笑了,但我想:這么一個孩子,還是未成年,但是他說出了這么深刻的一句話。我們大家的目標是什么?那就是“老死”呀,無病、無災,把生命慢慢的度過好。我給他送行的那天,我給他寫了一封信,其中一句話就是“你為什么不去實現你的理想?”但是我試圖去理解他,他的生命停留在了39歲,他永遠年輕。


他既是藝術家,又是設計家,他還想從商業的運作軌跡當中得到養分,他的品牌6E2F是地球的重量,他志向高遠,宇宙是他的空間。他充當著各種角色,所以他說自己是雙面間諜,是到對方的地方去竊取情報。比如他作為一個藝術家,他到設計的行業去接觸情報。然后以設計家的身份,再到藝術家的行業中去竊取情報,重新認識被定義的藝術、設計、商業規則,或者是重新去定義他所認為的宇宙。
所以我試圖說服自己,他去了更高一層維度的世界。所以我也希望可以把他的藝術認識和藝術思想,讓更多的人來了解。


王墑:希克蘇魯伯先生”展覽現場
OCAT深圳,2014
在我們看來,王墑和他的爸爸媽媽共同建構了一片藝術的大天地,王墑也在這片天地里邊辛勤的耕耘,大展身手。王墑這些年的成績大家都有目共睹,的確是碩果累累。

(攝影:唐萱)

1230億噸的那個氣球不知飄向何方》
生產日期: 公元前 1,291,519,661
“王墑:搜集確鑿的證據”
宋冬策劃,展覽現場
UCCA北京,2011

宋冬策劃,展覽現場
UCCA北京,2011

天線空間上海,2018

天線空間上海2021


250×360cm 油畫
2015-2018
我記得他剛開始創作鉆石畫的時候,雇了很多人在他黑橋附近的工作室畫畫。有一年很冷的冬天,我們去看他的工作,看到這些進行中的畫,我也很興奮。我覺得很有意思,這是新一代在探討勞動力與產出之間的關系,我跟迎華說這個很有意思,要展出。王墑說還沒畫完,我說沒有關系,就在接下來的一個展覽里把他沒有畫完的“鉆石畫”呈現了出來。其實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軌跡,現在回想起這些很細微的事情,好像又很真實,又很不真實。


藝術中的現實光影”,展覽現場
798藝術區北京 2019


(攝影:Wendy Ling Lv)



他小時候很專注,宋老師經常教導我們即使把你們扔在車水馬龍的菜市場,你們的內心仍然要像在美術館中一樣安靜,很多同學常為周圍的林林總總所吸引分神,但王墑做到了,他很難被專注之事以外的其他事吸引。我記憶中他的作品比較有厚重感,水粉畫常能畫出油畫的感覺,而且他很早就對空間感產生了一些自發的主動的思考,一些作品中的透視感也比其他小朋友畫得格外強烈一些。






魔金石空間北京,2016
但他也是不幸運的,他出生在當下一個快消的時代,這個時代,對他這樣的藝術家是不公平的,沒有給他們更多舞臺去施展,這也是一個扭曲的時代。


巴塞爾瑞士,2017

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
上海 2017

布面丙烯 2015
“南風”展覽現場
天線空間上海,2015
那次王墑工作室參觀交流我帶了19位來自不同領域的人。在作品介紹中,我特別關注到他的一個早期系列“跳繩”作品,就著剛才健身教練的“教王墑健身”話題,我記得我們當天還做了一點健身運動。想想當時王墑的嬉笑怒罵都在。酒后的他談及藝術,藝術創作中的困惑,也曾撲在大家的懷里,放聲痛哭過。


Manager, Research & Acquisition
K11 Art Foundation, Hong Kong

我最后一次見他是疫情期間他在上海的一個群展,我無意間看到他,跟我當初認識他的時候變化蠻大。我印象中他都穿得非常夸張,把他的珠寶戴在身上,但是那次他只穿了一個白色的T恤。我跟他開玩笑說王墑,你怎么像一個18歲的少年!他突然有點害羞。

UCCA北京,2023?
(攝影:姚夢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