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看小豬佩奇,不如像藝術家一樣親手做個禮物送他們
六一兒童節到了!
各位家長有沒有發愁給孩子送什么禮物?
有沒有羨慕那些身為藝術家的父母,
可以憑一技之長送給孩子一份獨一無二的禮物?
其實,也不必過于羨慕,在禮物這件事情上,
他們有些的確也是費勁了心思,但有些也并沒有什么技術門檻。
少陪孩子看幾集小豬佩奇,
你就可以隨手做出一個特別的禮物來!
祝大小朋友童心永不泯!

封面圖片來自藝術家煙囪剛剛面世的新作,大小兩只青蛙很符合親子的感覺有木有?
《青蛙之一》(25cmx25cm)《青蛙之二》(35cmx25cm) 布面油畫 2018 (星空間提供)
《青蛙之一》(25cmx25cm)《青蛙之二》(35cmx25cm) 布面油畫 2018 (星空間提供)
走溫情路線的藝術家還是占據大多數,
比如張曉剛就是代表,
他基本上每年女兒生日都會畫一張漫畫給他。
張老師筆下那些“帶尾巴的人”早已在圈內深入人心
是不是覺得應該出套繪本以饗觀眾了?
張曉剛
這是女兒十九歲時給她的,表達了她從出生到長大成人快樂又艱辛的一生 。
比如張曉剛就是代表,
他基本上每年女兒生日都會畫一張漫畫給他。
張老師筆下那些“帶尾巴的人”早已在圈內深入人心
是不是覺得應該出套繪本以饗觀眾了?
張曉剛
這是女兒十九歲時給她的,表達了她從出生到長大成人快樂又艱辛的一生 。




厚顏料、粗筆觸,輕松勾勒出一個小帥哥,
兒子12歲時,李松松給他畫的肖像。
李松松 《歐嘎 Owga》 100x100cm 布面油畫2011(圖片提供:佩斯北京)
兒子12歲時,李松松給他畫的肖像。
李松松 《歐嘎 Owga》 100x100cm 布面油畫2011(圖片提供:佩斯北京)

溫凌畫的兒子兩歲時的頭像,
可以當微信頭像了,如果他長大微信還在的話。
六一到了,溫凌送給孩子的話是:
好孩子,咱們一起玩吧~
可以當微信頭像了,如果他長大微信還在的話。
六一到了,溫凌送給孩子的話是:
好孩子,咱們一起玩吧~

朱自清的《背影》寫父親;
劉曉輝的“背影”畫兒子。
劉曉輝
“2015年全家人去山東海濱,看著兒子,兒子看著海,我覺得他長大了。回京后,我就畫了這張畫。”
劉曉輝《看海》160x160cm 布面油畫 2015
劉曉輝的“背影”畫兒子。
劉曉輝
“2015年全家人去山東海濱,看著兒子,兒子看著海,我覺得他長大了。回京后,我就畫了這張畫。”
劉曉輝《看海》160x160cm 布面油畫 2015

那些恬靜的瞬間,
宋琨都細致地一一記錄。
宋琨
“我想送女兒的禮物就是畫下她成長的過程,那些不會再重來的樣子,神情,一瞬間。
還有就是在我工作室里長大,和我一起去感受藝術是怎么給人帶來想象力,精神世界的滿足,自然滲透到她自己的生命里。
宋琨都細致地一一記錄。
宋琨
“我想送女兒的禮物就是畫下她成長的過程,那些不會再重來的樣子,神情,一瞬間。
還有就是在我工作室里長大,和我一起去感受藝術是怎么給人帶來想象力,精神世界的滿足,自然滲透到她自己的生命里。



孫策是少見的愛曬娃的父親,
看看他為女兒寫下的這首詩,
就大概能猜到這位爸比的內心有多么豐富的感受力了!
看看他為女兒寫下的這首詩,
就大概能猜到這位爸比的內心有多么豐富的感受力了!
寶貝,你什么時候學會親親我?
就像陽光親吻梨子,留下香甜的秘密;
就像畫筆親吻畫布,讓平凡瞬間變成奇跡;
不要普通的親吻那樣平庸無力,也不必太刻意,太正式;
還有吻別,那太悲傷。
就遠遠的跑來吧!
不經意在我的左臉或右臉來上一口,然后就可以笑嘻嘻的跑掉。
只留下一小口兒亮晶晶的痕跡


一句話,“路漫漫其修遠兮”,
送給趙趙將來的女婿。
送給趙趙將來的女婿。
趙趙
“一時間想了想有個女兒之后,覺得男的都挺討厭,離我家趙女遠遠的。”

趙趙《自畫像》 60x50cm 油彩畫布 2018
朝夕相處之下,
孩子日新月異的變化難以察覺,
猛回頭之時才忽然意識到時間是最偉大的魔法師,
用畫筆記錄的一朝一夕是屬于父母和孩子共同的成長印記。
孩子日新月異的變化難以察覺,
猛回頭之時才忽然意識到時間是最偉大的魔法師,
用畫筆記錄的一朝一夕是屬于父母和孩子共同的成長印記。
陳可
“孩子的樣子,從出生到現在變化了許多,這個過程,對我也是一個始料不及的蛻變,從云端落入凡塵,切實體會人生的種種況味,與其說我在撫養她,莫如說她在幫助我成長,感謝這個來到我身邊的精靈。”

陳可《你的樣子》200×160cm 布面綜合材料 2015
不是所有的肖像都要“畫”下來,
關于成長的印記,
可以是“踩”下去,
也可以是“刻”出來。
關于成長的印記,
可以是“踩”下去,
也可以是“刻”出來。
王禮軍
從湖南老家門前挖出一小堆土,帶到北京,讓兒子在上面蹦跳,留下腳印。紅色的土壤是一種有關家的烙印,像基因一樣在傳遞。

王禮軍《我的家,而你沒去過》 2017
“多年前孩子媽媽說想要一枚印章,在新買的書上蓋上算是藏書印。于是我特意刻了兩枚送給她。有了娃后,常常有朋友問我對孩子有何期許?很多時候不知如何應答。當有次看到先前給妻子刻的印章后,突然冒出給兒子也刻一個章的想法,于是就將他一歲時的模樣刻了下來。因為我對孩子的期望總歸一點就是:讀萬卷書,做獨立之人。”

獨具匠心的“偷懶”,其實是細微處深沉的愛
何況可借鑒性還很高呢?
李鋼
“我把孩子平時亂涂亂畫的紙張,選了一張裝裱起來送給他。
這幅感覺好像畫的是螞蚱。”

以繪畫見長的藝術家王光樂,
竟給孩子做過一件玩具裝置!
雖然沒有達到預期的結果,
但是陪同孩子一起探索的過程意義更大呀!
竟給孩子做過一件玩具裝置!
雖然沒有達到預期的結果,
但是陪同孩子一起探索的過程意義更大呀!
“女孩喜歡場景,男孩喜歡機械,說的是男女兒童的自然稟賦不同。兒子對鎖、門栓、開關果然百玩不厭,我就把廢舊機械零件組裝在一個木板上,以期這種集工作臺、門扇等機械開關各種動作的裝置,可以讓他玩個夠。兒子對這個東西興趣一般,應該和沒見過此物的大人一樣好奇一下而已。由此,男孩喜歡的機械也應該修正為在場景中的機械。”

譚天煒和金釹充分發揮了各自的雕塑特長
粑粑捏了個萌翻的小豬車
麻麻則把兒子秀氣的模樣借鑒到了創作里
游戲創作兩不誤
粑粑捏了個萌翻的小豬車
麻麻則把兒子秀氣的模樣借鑒到了創作里
游戲創作兩不誤
譚天煒和金釹都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在制作玩具這件事兒上,爸爸譚天煒充分發揮了雕塑特長,他給坨坨做了個小豬車,上面凝聚了兒子當時最喜歡的三個元素:小汽車、小豬和臭粑粑。
金釹則照著兒子的臉做了一件嚴肅的雕塑作品。兒子一歲多時,金釹在做《自在》系列,研究古代佛造像,發現其中一個時期的佛像比例呈幼態化,兒子的形象秀氣又憨態可掬是最好的模特,便有了這件作品。她希望兒子長大能這么漂亮。


金釹《自在二》 88×41×73cm 鑄銅化學著色 2016
楊心廣雖然是雕塑專業,
但是對女兒的愛不受專業限制,
速寫一樣手到擒來,
還是新鮮出爐首次面世噢
但是對女兒的愛不受專業限制,
速寫一樣手到擒來,
還是新鮮出爐首次面世噢

為什么游戲《我的世界》風靡全球?
因為大家內心都有創造自己的世界的夢想,
小朋友也想有自己的一隅空間,
這樣的夢想不分時間不分年齡不會褪色。
給兒子搭建小屋的時候,
顏石林也圓了自己小時候的夢。
“好早就想給娃兒買個游戲屋了,他喜歡在游樂場玩這個,又或者是喜歡一個合適他比例的小空間。在某寶上看了一圈,試想著娃在里面游戲、讀書的樣子,結果因為價格、款式、材質和功能等都沒有相中。
正好工作室里有個裝作品后閑置的大木箱,那就自己動手爆改木箱吧,絕對是不一樣的一個禮物。量好尺寸,初步設計后就著一個角開始把木箱改小,然后加屋頂。
中途累了就坐在小木屋里,一邊設計著裝修木屋的下一步,一邊問自己為什么我小的時候怎么就沒想要這些好玩的東西,不過估計想要也沒有。之后又把屋頂挖出了星空月亮,側面鋸出了倆窗戶。想到娃有一大堆的繪本,所以又架上了放書的板。鋪上了一層木地板,感覺有點硬,所以又跑去訂做了一個軟墊子……
忙活了兩三天,最后搬回家時娃很開心,很喜歡這個禮物。其實我自己也很喜歡,經常趁娃睡了自己就竄到小屋里坐著。給娃做了一個禮物,又像是送了一個禮物給小時候的自己,挺好!”
因為大家內心都有創造自己的世界的夢想,
小朋友也想有自己的一隅空間,
這樣的夢想不分時間不分年齡不會褪色。
給兒子搭建小屋的時候,
顏石林也圓了自己小時候的夢。
“好早就想給娃兒買個游戲屋了,他喜歡在游樂場玩這個,又或者是喜歡一個合適他比例的小空間。在某寶上看了一圈,試想著娃在里面游戲、讀書的樣子,結果因為價格、款式、材質和功能等都沒有相中。
正好工作室里有個裝作品后閑置的大木箱,那就自己動手爆改木箱吧,絕對是不一樣的一個禮物。量好尺寸,初步設計后就著一個角開始把木箱改小,然后加屋頂。
中途累了就坐在小木屋里,一邊設計著裝修木屋的下一步,一邊問自己為什么我小的時候怎么就沒想要這些好玩的東西,不過估計想要也沒有。之后又把屋頂挖出了星空月亮,側面鋸出了倆窗戶。想到娃有一大堆的繪本,所以又架上了放書的板。鋪上了一層木地板,感覺有點硬,所以又跑去訂做了一個軟墊子……
忙活了兩三天,最后搬回家時娃很開心,很喜歡這個禮物。其實我自己也很喜歡,經常趁娃睡了自己就竄到小屋里坐著。給娃做了一個禮物,又像是送了一個禮物給小時候的自己,挺好!”




送禮物給踏入青春期的孩子就要換一種思路了。
宋冬和尹秀珍送給女兒的,
是理性的參與感,
是一個嚴肅又頗具儀式感的“藝術家”和“收藏者”的身份。
宋冬&尹秀珍
這是宋冬和尹秀珍2011年送給女兒宋兒睿的禮物:《筷道:斷》。
這件作品是他們2011年用“筷道”的方式合作的作品。這一年兒睿正好14歲,結束了兒童時代,開始了少年時代,進入了青春期這個人生的重要階段。
他們送給她這件禮物,希望她可以保持“獨立的精神,自由的思想”。
2011年此禮物在北京前波畫廊的《筷道展》現場展出 ,宋兒睿提出要參與未來的“筷道”創作。宋冬、尹秀珍說:“筷子是兩支一雙”,宋兒睿說:“為什么不可以有第三雙筷子?”。于是他們在2013年合作了作品《第三雙筷子》。
2013年此禮物在日本橫濱三年展上展出,宋兒睿作為收藏者被邀請前往參加開幕活動。
宋冬和尹秀珍送給女兒的,
是理性的參與感,
是一個嚴肅又頗具儀式感的“藝術家”和“收藏者”的身份。
宋冬&尹秀珍
這是宋冬和尹秀珍2011年送給女兒宋兒睿的禮物:《筷道:斷》。
這件作品是他們2011年用“筷道”的方式合作的作品。這一年兒睿正好14歲,結束了兒童時代,開始了少年時代,進入了青春期這個人生的重要階段。
他們送給她這件禮物,希望她可以保持“獨立的精神,自由的思想”。
2011年此禮物在北京前波畫廊的《筷道展》現場展出 ,宋兒睿提出要參與未來的“筷道”創作。宋冬、尹秀珍說:“筷子是兩支一雙”,宋兒睿說:“為什么不可以有第三雙筷子?”。于是他們在2013年合作了作品《第三雙筷子》。
2013年此禮物在日本橫濱三年展上展出,宋兒睿作為收藏者被邀請前往參加開幕活動。


2013年此禮物在日本橫濱三年展上展出,宋兒睿作為收藏者被邀請前往參加開幕活動。


2011年此禮物在北京前波畫廊的《筷道展》現場展出 ,宋兒睿提出要參與未來的“筷道”創作。宋冬、尹秀珍說:“筷子是兩支一雙”,宋兒睿說:“為什么不可以有第三雙筷子?”。于是他們在2013年合作了作品《第三雙筷子》。
鞠婷&秦觀偉
再來看這“佩奇的一家”給孩子的禮物是什么?
讓女兒在顏料里撒歡,
大概也只有藝術家父母干得出來了
所以不要總說“熊”孩子,
其實有些藝術家父母也是蠻“熊”的!
讓女兒在顏料里撒歡,
大概也只有藝術家父母干得出來了
所以不要總說“熊”孩子,
其實有些藝術家父母也是蠻“熊”的!
“2016年的作品《蝸牛和黃鸝鳥》,創作者:檸檬、小喵、秦觀偉、鞠婷。
那年孫冬冬老師在六一兒童節策的展‘Trick or Treat’。巧的是我家姐姐是6月1日生日,所以我們決定在今后的每個六一全家共同創作一件作品作為姐姐的生日禮物,那時姐姐兩歲,離妹妹出生還有三個月。只可惜后來再也沒有兒童節主題的展......”


王郁洋
陪伴,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比如,陪她建一座城堡,
陪他完成一次作業......爸跟你一起建城堡!
在美術館和女兒一起建造的城堡,因為她最喜歡城堡,女兒很高興可以自己建造一個自己想要的世界。這是之前的事情了,可是她還時時不忘要回去看看城堡。后來她說:我們還會建更好的!
比如,陪她建一座城堡,
陪他完成一次作業......爸跟你一起建城堡!
在美術館和女兒一起建造的城堡,因為她最喜歡城堡,女兒很高興可以自己建造一個自己想要的世界。這是之前的事情了,可是她還時時不忘要回去看看城堡。后來她說:我們還會建更好的!
伍偉
“我兒子五歲,他在幼兒園的英文名是 Ryan,我看到他每次寫完作業都會在姓名一欄簽上自己的英文名,他還不會寫漢字名。這件‘作品’是我們倆合作完成的,英文是他自己寫下,按照他的要求,既要黑色又要彩虹,我把他寫的英文剪下來,做成了多層的‘彩虹字’,然后一起粘貼在卡紙上,小伍自己參與了制作,這跟網購一件玩具的感受是很不一樣的。把自己的名字做成‘作品’,也許能讓他認識自己,也希望他未來的生活能更多彩吧。”

想把我覺得好的都給你,
想把我所知道的都教給你。
劉成瑞&董金玲
董金玲:“讓弗在牛皮上玩耍,有我黑色的銅豹守護,六一再增加一張牛皮。”
劉成瑞:“六一我要在教弗唱的弗瑞絲帶里加上青海方言、藏語和英語。
我還要像弗做的這個西瓜玩具一樣做藝術。”
想把我所知道的都教給你。
劉成瑞&董金玲
董金玲:“讓弗在牛皮上玩耍,有我黑色的銅豹守護,六一再增加一張牛皮。”
劉成瑞:“六一我要在教弗唱的弗瑞絲帶里加上青海方言、藏語和英語。
我還要像弗做的這個西瓜玩具一樣做藝術。”


譚天實力寵女兒,
女兒是天,不接受任何質疑。
“我希望我可以永遠這么信任她。”
譚天實力寵女兒,
女兒是天,不接受任何質疑。
譚天
“我希望我可以永遠這么信任她。”

當于瀛發來那面獎狀時,
《Hi藝術》也特別想給他發一面!
原因是什么?
往下翻就知道了。
致女兒
某夜車沿河畔前行,對岸遠遠升起一簇簇光線散落如雨的煙花無聲,如世界靜音。安靜煙花的綻放如多幕劇般,讓我看見你出生,出嫁,對我依賴、叛逆、嫌棄、和解,還有我在臨終又看見你。
女兒,讓我能像創建一條新的剪輯時間線一般,在一幕嶄新人生中將你命名,這是神選的緣分——但沒問你就這么做,其實是冒昧了。我十四歲時,你爺爺去世,十三年后,你來到人間。回憶過往,對我而言無論是突然遭遇孤絕的悲愴,還是感知到基因不死的欣喜,你們都調整了我存在的時間感。人人都可以被過去所啟發,因為你,我有了一個被未來啟發的維度。
人生是一首出生入死的回文詩。我多希望你對世界永遠帶有無所畏懼的愛、不死的希望、行動的勇氣。多希望你馬上過青年節,那樣我們能夠交流的話題就可以從小豬佩奇到詩詞歌賦了,但我又多么不希望自己過重陽節。你今年三歲,還是祝你祝我兒童節快樂好了,保佑你活在太平盛世。
還有祝你早日獨立,力粒子(于辰兮小名)。
爸爸2018年6月1日

于瀛《爸爸》200x150cm ;《我》125x160cm ;《女兒》150x200cm 布面綜合材料 2017

大概所有的父母都有編故事的經歷吧?
許宏翔則把編故事編進了畫里,
編成了一墻的作品。
許宏翔
木蓮沖是一個地名,南方常用。
許宏翔常會在跟女兒講故事時簡單畫一下情節。其中持續編過一個“王醫生的故事”,像很多父母一樣為了威懾她讓她好生吃飯睡覺。講的時間長了,這些故事情節(包括“王醫生”長什么樣子、住在什么地方以及他有什么樣的工具對付小朋友)越來越具象,于是他把這個故事當作一個繪畫主題,以零散的局部或是場景把它呈現了出來。這個“王醫生”被安排在了南方一個叫木蓮沖的小山村。

許宏翔 《木蓮沖》尺寸可變 綜合材料 2017
賀勛
孩子不僅是甜蜜的負擔,
也是靈光一現,更是繆斯!
這件作品歷時兩年,畫面一開始描繪了老家家中的場景,父伯們將掃帚、煤球、菜干、梯子、天線、毛巾、桌椅、水桶等等所有生活用品非常整齊地擺放,儀式感和莊嚴感撲面而來,而我在生活和創作中也繼承了這些;但在畫面中整齊碼放結構色彩線條筆觸后,總覺得差點什么,直到有一天女兒給了我一張紙請我幫她畫一個愛心,一筆勾勒完后她發現愛心的中間是空的,就讓我再在空隙里畫上小愛心,就這樣一次次地填補這些會不斷繼續產生的空隙,直到看起來圓滿充足;畫完愛心的瞬間我就知道了該怎么樣繼續我自己的畫面,我將畫面中出現過的形狀,比如圓、三角、方塊、橢圓、點,全部復制出來,然后在畫面的“空隙”或所謂的“背景”中填滿這些被提取的元素;從而獲得了現在這個滿是圖形結構的圖底關系交錯的畫面。于我重要的不只是獲得了畫面,更重要的是,我發現了從父輩到我再到女兒之間的某種情感、訴求的傳承,是這些精神潔癖、強迫癥狀影響著我們的生命;幸運的是,我們覺得它很美好。所以我把這張畫叫用空填空,是我工作方式和思維的特征,括號里的“女兒強迫癥”即是我創作的那個開關,充滿愛意和天真、智慧和樸素。

馬秋莎
盡管這并不是為孩子所做的一件作品,
但是對時間的強制分割
是每位有了孩子的母親都能感同身受的。
“平均分割的一天,重讀時間”
以2小時為一個計數單位,一天24小時被分割在12個手工吹制玻璃沙漏里

最后,
以《Hi藝術》新加入的90后同事嘯川的藝術家父親在16年前送她的絲網版畫結尾。
因為我被她的那番話深深打動了:孩童時期收到父母的禮物,除了當下最直接的開心或者不明所以的反應之外,很難有更深層次的體會。長大之后再看才會升華,會有另一層深刻的感慨和被呵護的幸福。親子間的一些反饋會遲到,但一定會到。
祝大小朋友們節日快樂!

鄭忠 《雅典女神》20x10cm 絲網版畫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