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中國的水果吸引,這位法國藝術家做了這些創作!
一張巨大的宣紙,中間懸掛著一件青銅雕塑——走進法國藝術家安托萬·埃斯皮納索(Antoine Espinasseau)展覽現場,迎面而來便是這樣一個充滿神秘感的場景。
作為2024藝術8法國青年藝術家獎得主之一,在寶詩龍的傾力支持下,安托萬·埃斯皮納索于今年四月來到北京藝術8駐地創作。經歷了春夏兩季最明麗的陽光,6月18日,埃斯皮納索的個展《以形補形》在坐落于中法大學舊址的藝術8北京藝術之家開幕,呈現了他在北京創作的5件青銅雕塑和4幅噴墨印刷作品,展覽將持續至7月18日。

藝術8創始人佳玥、藝術家安托萬·埃斯皮納
安托萬·埃斯皮納索生于1986年,2010年畢業于凡爾賽國立高等建筑學院,曾在歐洲、日本和巴西的多家事務所擔任建筑師和城市規劃師。過去十年,他專注于一種多形態的雕塑實踐,將拼貼、攝影、機械、塑料與青銅并置交織,作品曾在法國、英國、比利時和意大利等國展出。
在北京駐地期間,安托萬·埃斯皮納索時常流連于公園中,對中國古典園林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同時,他也會穿梭于傳統的市場之間,去感受北京最具煙火氣息的日常生活。那些生活中最微小的記憶觸發了他的創作靈感,最終呈現在青銅雕塑和噴墨印刷作品中。
“一枚水果,如同一幅風景。”安托萬·埃斯皮納索如是說。穿過市場時,那些繽紛的色彩與形態讓埃斯皮納索非常興奮,“透過這些水果幾乎能窺見中國各地的氣候差異。”他購買了火龍果、柚子等,將藝術8的工作室變成了一個“實驗室”。

果實2025,青銅,14 x 17 x 14 cm,2025
“我對人類與水果之間的復雜關系非常著迷。”安托萬·埃斯皮納索說道,“根據水果種類、形態或氣味的差異,我們會產生迷戀或厭惡的奇妙反應。作為雕塑家,這是一個極具挖掘空間的題材。正因如此,虛擬水果的創作項目應運而生。”
安托萬·埃斯皮納索的創作過程將繪畫、雕塑有機結合,有時還包含了類似科學研究的步驟:不斷重組、對比、清理與篩選……建筑學的背景,也為埃斯皮納索帶來了不一樣的視角,在創作中他會同步考慮宏觀與微觀尺度的關聯。“雕刻一枚水果時,其實我也在塑造與之相連的景觀體系。”

展覽現場
那些歐洲不常見的新奇水果,引起了安托萬·埃斯皮納索對于它們腐敗過程的好奇心。他將水果懸掛在太陽下,或靜置于桌案前,用影像記錄下每只水果不同的腐敗階段。在對于水果生命周期的細微觀察中,藝術家腦海中那枚虛擬的果實逐漸成形。

鏡#14,顏料噴墨打印、裱貼于鋁塑板,141 x 77 cm x 2,2025
安托萬·埃斯皮納索形容這枚“在北京誕生的水果”是:“一枚青澀未熟便將老去的的水果。一枚沉重如青銅的水果。一枚空心的水果,敲擊時發出聲響,像頭骨或朽木。一枚懸垂的果實,咬住枝干,永不墜落。”
藝術8協會主席、巴黎高等美術學院前院長亨利-克洛德·顧索(Henry-Claude Cousseau)在展覽前言中寫道:“安托萬·埃斯皮納索的創作風格往往帶有概念性,甚至帶有謎一樣的意味,同時既自在于童年的漫游與幽默,也深入于對內心世界和秘密的探尋。”
藝術8創始人佳玥(Christine Cayol)和薛運達,法國駐華大使館文化專員貝奧玲(Aude Urcun Brunel)與藝術家安托萬·埃斯皮納索共同為展覽揭幕。西鴿酒莊為開幕活動提供了來自寧夏賀蘭山東麓的佳釀。西鴿酒莊監事陳軼,以及藝術家路平(Claire Nicolet)、王恩來等藝術8的朋友們紛紛前來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