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片直接观看网址-大逼图-黑人解禁濑亚美莉-久久久AV|www.jwtjt.com

周婉京:像極了“疑似病例”的2020紐約軍械庫藝博會

文:周婉京 2020年5月4日 專欄 ?周婉京

上周一,我收到在《紐約時報》雜志任職的朋友發來的郵件,她問我有沒有興趣跟她一起看今年的軍械庫藝術展(The Armory Show)。我算了一下日期。我應該在上周二剛好完成“自我隔離14天”的要求,可以出門,可以重返布朗校園,甚至可以去紐約跟她喝一杯咖啡。14天前,我的回程之旅也并不順利。我先是從北京輾轉香港,在香港家中隔離了14天后,再從香港搭乘國泰航空(其他航線全部停飛)返回美國。下了飛機,第一時間就被紐約肯尼迪機場的美國海關(CBP)抽查。在小黑屋里,一男一女兩個海關官員反復盤問我的行程,我當時沒有意識到是我多問了他們一個問題——“為什么我前面那個跟我搭同一班飛機的德國人沒被抽查?”

軍械庫藝博會90號碼頭展場外景
軍械庫藝博會90號碼頭展場外景
軍械庫藝博會90號碼頭展場入口
軍械庫藝博會90號碼頭展場入口
94號碼頭展場外景
94號碼頭展場外景
周婉京:像極了“疑似病例”的2020紐約軍械庫藝博會
周婉京:像極了“疑似病例”的2020紐約軍械庫藝博會
周婉京:像極了“疑似病例”的2020紐約軍械庫藝博會
94號碼頭展場內景
94號碼頭展場內景

冒險也要來賣貨的意大利畫廊

數日之后,我在展會上問了朋友另一個尖銳的問題,“為什么意大利本土確診病例已經超過3000例,意大利畫廊卻無一缺席?”話音未落,我們正巧路過幾家意大利畫廊的展位,分別是來自米蘭和那不勒斯的Lia Rumma畫廊、米蘭的A arte Invernizzi畫廊以及布雷西亞的Apalazzo畫廊。在我起筆寫這篇文章時,它們所在的城市都已對外宣布全面封鎖的消息。朋友說,歐洲藝術市場這幾年不太景氣,意大利人就算冒著回不了家的風險,也要來紐約“賣貨”。畢竟,全球藝術品市場在2019年總體縮水5%,但美國市場依舊以44%的絕對份額穩健領跑。i

軍械庫藝術展常年躋身于紐約人的“To-See list”(必看榜單)之上。紐約的文化也凝聚在這個展覽會上,無論是LGBTQ、地下音樂、女性主義、非洲裔和拉美裔移民,都仍然在作品中占了很大比例。雖然我認為但凡是藝博會其本質都是趨同的,但我的朋友堅持認為,軍械庫還是跟2月才在加州舉辦的首屆Frieze LA有著鮮明對比。她認為,紐約的富人不是住在比弗利山(Beverly Hills)的那種富人——紐約的富人大多是“工作的富人”,而不是范伯倫(Thorstein Veblen)諷刺的那種“有閑階級”。另外,紐約人幾乎不會以WASP(白種/White,盎格魯-撒克遜/Anglo-Saxon,新教徒/Protestant的縮寫)的立場看人。紐約的富人害怕露富如同害怕被超額征稅,在填寫自己的通訊住址時會特別要求郵局將他們的樓層改寫成普通樓層,而非頂層公寓的縮寫,“PH”(Penthouse)。

意大利博洛尼亞的P420畫廊展位
意大利博洛尼亞的P420畫廊展位
南非藝術家威廉·肯特里奇(William Kentridge) 《為等待西貝勒女神而繪畫(孤樹)》 2019 米蘭和那不勒斯的Lia Rumma畫廊
南非藝術家威廉·肯特里奇(William Kentridge) 《為等待西貝勒女神而繪畫(孤樹)》 2019 米蘭和那不勒斯的Lia Rumma畫廊
紐約的DC Moore Gallery帶來當代非洲裔美國藝術家惠特菲爾德?拉弗爾(Whitfield Lovell)的作品,作品基本是由木炭紙繪與現成物拼貼而成
紐約的DC Moore Gallery帶來當代非洲裔美國藝術家惠特菲爾德?拉弗爾(Whitfield Lovell)的作品,作品基本是由木炭紙繪與現成物拼貼而成
展場中有不少梳理美國黑人與少數族裔發展史的創作
展場中有不少梳理美國黑人與少數族裔發展史的創作
紐約的Kai Matsymiya畫廊是第二屆年度Gramercy International Prize的得主,今年帶來巴西藝術家Pedro Wirz有關虛擬社交的新作
紐約的Kai Matsymiya畫廊是第二屆年度Gramercy International Prize的得主,今年帶來巴西藝術家Pedro Wirz有關虛擬社交的新作
1981年出生于牙買加的美國視覺藝術家Ebony G. Patterson2018年的作品《觸及...》售價1.2萬美金,來自紐約的Carolina Nitsch畫廊
1981年出生于牙買加的美國視覺藝術家Ebony G. Patterson2018年的作品《觸及...》售價1.2萬美金,來自紐約的Carolina Nitsch畫廊
 

幾經調整 屢遭波折

自2017年起,軍械庫藝術展就改變了以往92號碼頭展現代藝術、94號碼頭展當代藝術的設置,旨在融合現代與當代藝術。姑且不看這個目標是否能實現,今年的軍械庫藝術展共有來自32個國家及地區的180家畫廊,分處于90號碼頭和94號碼頭兩個展場,從屬于“畫廊”(Galleries)、“展現”(Presents)、“聚焦”(Focus)、“視角”(Perspectives)及“平臺”(Platform)五個單元。現場超過八成的作品是當代藝術,只有在一些主要出售二級市場回流作品、知名藝術家版畫的畫廊才能看到一些熟悉的現代藝術家名字。

例如,杜瑟爾多夫的Ludorff畫廊帶來的格哈德·里希特(Gerhard Richter)1988年的《蠟燭》、倫敦的ARCHEUS/POST-MODERN畫廊帶來的皮埃爾·蘇拉熱(Pierre Soulages)1957年的《Eau-forte V》,以及同樣來自倫敦的State畫廊帶來的霍華德·唐杰(Howard Tangye)在上世紀90年代的水彩組畫。上述作品的價格區間,在3萬美金到10多萬美金不等。然而與展場上宣言式的當代藝術相比,這些現代藝術總是被藏在拐角或者展位內部的VIP室里。也因此,現代藝術在軍械庫會場上看上去像是為了調和當代藝術激進立場的一個存在,又或許是為了向1913年那個美國現代主義萌發的標志性事件——1913年軍械庫展覽會(1913 Armory Show)致敬。

格哈德·里希特(Gerhard Richter) 《蠟燭》 1988 Ludorff畫廊
格哈德·里希特(Gerhard Richter) 《蠟燭》 1988 Ludorff畫廊
皮埃爾·蘇拉熱(Pierre Soulages)《Eau-forte V》 1957 ARCHEUS/POST-MODERN畫廊
皮埃爾·蘇拉熱(Pierre Soulages)《Eau-forte V》 1957 ARCHEUS/POST-MODERN畫廊

意大利人喜歡的貼面禮,幾乎絕跡于展場之上。大多數人選擇用肘部相觸、拳頭相碰、點頭問候的方式代替了親吻與擁抱。Galleria d’Arte Maggiore畫廊(同時在博洛尼亞、米蘭和巴黎設有分部)的總監阿萊西亞·卡拉羅塔(Alessia Calarota)說,她事先為自己和團隊做了很多的心理建設,她擔心因為畫廊來自意大利而沒有人敢上前詢價。結果,美國人比她想得勇敢得多,很多人跟她打招呼。更重要的是,她在開場10分鐘內就賣出了一張價值20萬歐元的莫蘭迪(Giogio Morandi)水彩畫作。

而就在它一墻之隔的Kavi Gupta畫廊,來自芝加哥并擁有自家印刷出版公司的知名畫廊,同樣“買氣”十足。Kavi Gupta所有作品都有一份不少于5個人的“等候名單”(Waiting List)。這也許跟他們不算太貴的單品價格有關,他們這次帶來了Young-il Ahn、Sherman Beck、Michael Joo(邁克爾·約)、Alfred Conteh、Manuel Mathieu(曼紐爾·馬蒂厄)等藝術家,價格均在七萬五千美金以內。
軍械庫藝術展今年迎來其第26個“生日”,此前幾年一直波折不斷。2016年,本杰明·吉諾齊奧(Benjamin Genocchio)入職軍械庫并主挑大梁時,新入選的參展畫廊被紐約媒體詬病“任人唯親”和“不夠分量”。2017年,軍械庫遭遇卓納(David Zwirner)等重要畫廊的退出;同年11月,吉諾齊奧因其早前在Artnet工作時受到性騷擾的指控而被解除職務。去年3月,軍械庫更是經歷了一場實在的“危機”。在展會開幕前一周,原定的92號碼頭因結構不牢固而未能通過安全檢查,主辦方臨時決定將受影響的92號碼頭移至90號碼頭,然而這個決定造成了原定在90號碼頭舉辦衛星展的Volta藝博會被迫取消。
軍械庫藝博會前執行總監本杰明·吉諾齊奧(Benjamin Genocchio) 圖片來源:《紐約時報》 攝影:Emiliy Johnston
軍械庫藝博會前執行總監本杰明·吉諾齊奧(Benjamin Genocchio) 圖片來源:《紐約時報》 攝影:Emiliy Johnston

“沒有人感到安全”

今年的“危機”,不容分說,就是波及全球的新型冠狀病毒。受到疫情沖擊嚴重的亞洲畫廊,只有10號贊善里畫廊(10 Chancery Lane Gallery)、布朗畫廊(Ben Brown Fine Arts)、前波畫廊、白石畫廊(White Stone Gallery)、當代唐人藝術中心、Denny Dimin Gallery、肖恩·凱利畫廊(Sean Kelly Gallery)、Simon Lee Gallery、Axel Vervoordt Gallery、Yavuz Gallery這十家。其中部分本就是歐美畫廊,總部開始在倫敦、紐約等地。另外兩家原本計劃參展的是藝術門畫廊(Pearl Lam Gallery)和香格納畫廊,據軍械庫官方的回復,這兩家畫廊并未說明是否因為疫情而退出本屆博覽會,但它們都未能在2月中旬給到主辦方確定參展的回復。

10號贊善里畫廊展位
10號贊善里畫廊展位
當代唐人藝術中心展位
當代唐人藝術中心展位
前波畫廊展出付小桐2017年的作品《孔》
前波畫廊展出付小桐2017年的作品《孔》
Jame Cohan 畫廊展出徐震作品
Jame Cohan 畫廊展出徐震作品
布朗畫廊展位
布朗畫廊展位
白石畫廊展位
白石畫廊展位
最近在香港開設了新空間的比利時畫廊Axel Vervoordt Gallery展位,帶來1938年出生的日本先鋒藝術家名坂有子(Yuko Nasaka)個展
最近在香港開設了新空間的比利時畫廊Axel Vervoordt Gallery展位,帶來1938年出生的日本先鋒藝術家名坂有子(Yuko Nasaka)個展

在軍械庫開展的前不久,紐約市才確診了首例感染者,并且確診病例在藝博會閉幕日3月8日(紐約時間)已經上升至12例,整個紐約州共計136例。來自柏林的Kornfeld畫廊總監沙哈娜(Shahane Hakobyan)告訴我,他們的畫廊團隊猶豫再三才決定來美國參展,“沒有人感到安全,但是又沒有人會主動去觸發焦慮。你能感到,空氣中都彌漫著那種緊張感。”

有趣的是,他們帶來的格魯吉亞藝術家加布尼亞(Tezi Gabunia)的作品《突發新聞:盧浮宮洪災》恰好照應著他們的心情。作品由一件盧浮宮梅迪西斯畫廊的模型和投影視頻組成。前景是一個裝有水的實體白盒子模型,內部按照梅迪西斯畫廊的設置還原了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并將這些畫浸泡在水中;后景是一件影像作品,記錄的是展廳內水位不斷上漲,最后將整個展廳淹沒。現場有不少觀眾駐足停留,討論起2019年10月威尼斯水位暴漲的事件。災難總是無聲無息地降臨,潛在的危險正如這不斷上漲的水位。頗為諷刺的是,65000名藏家與觀眾聚集在軍械庫藝術展這個打了無數隔斷的“白盒子”里,根本無法預估自己的風險。洛杉磯的藏家斯塔夫羅斯·梅爾霍斯(Stavros Merjos)向彭博社(Bloomberg)的記者開玩笑說,“我們就像是被關在一個細菌培養皿里,還在看藝術。”

格魯吉亞藝術家加布尼亞(Tezi Gabunia)作品 《突發新聞:盧浮宮洪災 》凸顯了個體在災難面前的無力與脆弱  Kornfeld畫廊
格魯吉亞藝術家加布尼亞(Tezi Gabunia)作品 《突發新聞:盧浮宮洪災 》凸顯了個體在災難面前的無力與脆弱  Kornfeld畫廊

疫情之下的兩種展演

今年1月,武漢爆發新型冠狀疫情之時,美國的噴氣式飛機和150英尺超級游艇訂單激增。ii這些都是疫情構成全球大流行之后,富人尋求的交通替代工具。然而我們想不到的是,1月也是紐約室內裝修業異常忙碌的一個月。隨著疫情爆發,許多住在紐約南安普頓和長島的人開始整修他們的“隔離室”(isolation room)和 “家庭地堡”(home bunker)。他們不惜花重金購買安全感,希望將這些空間改裝成一個無菌的避難室,內部設施包括:一間臥室和一間廚房、干凈床單和被褥、靜脈注射液、藥品、手套、口罩、氧氣瓶、充足且新鮮的食物,以及若干套正裝與禮服。

雖然聽上去諷刺,但這實際上卻是美國的現狀。由于各州的教育、醫療資源都跟地區政府的稅收直接掛鉤,富人可以輕而易舉地為了自己孩子的發展,用房價建起階級的樊籬,將窮人(許多人并無意識)隔離起來。小孩出生在何處、擁有怎樣的家庭背景直接決定了這個孩子將來有怎樣的醫療保險、有怎樣的教育、有多少財產可以繼承,還決定著要跟誰做朋友、跟誰談戀愛、與誰共度一生。疫情之下的這屆軍械庫藝術展,像極了一個“疑似病例”,它讓一些平日里不可見的東西忽然浮上水面——“美國夢”打造的不過還是“資本至上”的游戲規則,與其說它擁有某種文化向心力,不如說它最懂富人的心——能夠提供給權力結構頂層的人以“高流動性”(upper mobility),保證他們在任何情況下都能收到最穩定的資本回報。

如果我們將這些舉措看作是富人針對疫情的一次身份性極強的展演,那么藝博會上那些看似激進實則“新瓶裝舊酒”的作品不亦如此?展場上看不到什么能讓人耳目一新的作品。大部分跟政治議題有關的創作都在表現被剝削的黑人手工業者、無法為自身發聲的黑人女性以及作為女性主義者在身份形成中不得不做的妥協。
羅伯特·梅普爾索普(Robert Mapplethorpe)拍攝的音樂人、詩人帕蒂·史密斯(Patti Smith)的黑白肖像攝影,售價12.5萬美金。因是存世10個版中的第5版,也是目前唯一流出市面的版本,所以一度引發藏家爭搶。
羅伯特·梅普爾索普(Robert Mapplethorpe)拍攝的音樂人、詩人帕蒂·史密斯(Patti Smith)的黑白肖像攝影,售價12.5萬美金。因是存世10個版中的第5版,也是目前唯一流出市面的版本,所以一度引發藏家爭搶。
紐約和洛杉磯的Jeffrey Deitch畫廊帶來奧斯汀·李(Austin Lee)個展
紐約和洛杉磯的Jeffrey Deitch畫廊帶來奧斯汀·李(Austin Lee)個展
來自斯德哥爾摩的畫廊帶來年輕女藝術家Liva Isakson Lundin的作品《Hold Sway》
來自斯德哥爾摩的畫廊帶來年輕女藝術家Liva Isakson Lundin的作品《Hold Sway》
以上種種都是近二十年來解構“美國夢”的一些關鍵詞,而美國現在不平等的社會現狀之所以如此嚴重,不只是特朗普上臺的問題,更是因為晚期資本主義內部的結構問題難以解決,以至于動搖了建構在資本主義自由民主口號之上的大寫的“夢”。甚至,“晚期資本主義”這個詞在被言說的時候已經變得語焉不詳,它已不再是比利時馬克思主義者埃內斯特·曼德爾(Ernest Mandel)在半個世紀前使用它時所指涉的——針對二戰之后快速興起的跨國公司、大眾傳媒和國際金融這些產業發出的預警。今時今日,伴隨著它們而來的全球化、自動化、收入停滯等問題依舊撕裂著一些資本欠發達地區的基本社會結構。

即便是在中產欣欣向榮的紐約,這些早出晚歸的上班族依舊因為可以在華爾街工作而感覺良好,他們將大部分收入用來購買自己公司的股票,用剩下來的并不多的錢去追求一種每天都能逛Wholefoods Market的“有機生活”。這確實印證了阿多諾(Theodor W. Adorno)對“晚期資本主義”的批評——“今天組成了人類的絕大多數部分的受壓迫者已經無法將他們自身體驗為一個階級。”iii盡管階級分層依然存在,但階級的構成已經變化,就像變體的病毒一樣,令歸屬于一個階級的主觀意識差不多已經喪失殆盡。

洛杉磯Baik+Khneysser畫廊帶來的作品便是解釋“藝術展演”的最佳案例。該畫廊成立于2019年,創始人之一是印度尼西亞出生的藝術品交易商朱迪思·肯尼瑟(Judith Khneysser),他熱情洋溢地講述了他們從加州帶來的旅居在印度尼西亞的荷蘭藝術家梅拉·賈爾斯瑪(Mella Jaarsma)。展位上,她安排了一對來自紐約本地的表演者穿上賈爾斯瑪的作品,一男一女,穿著同一套模擬女性身體構造的手繪布裙,在胸部左右各拼裝了一個銀色的水龍頭,腰部裝了一個可以承載液體的鋁盤。這件作品讓人立刻聯想到美國第一代女性主義藝術家卡羅琳·施尼曼(Carolee Schneemann),她在上世紀70年代就曾做過類似的與身體相關的表演。
來自洛杉磯的Baik+Khneysser畫廊帶來與女性主義相關的表演,引人思考究竟是什么建構了出現在藝博會展場的“女性主義”
來自洛杉磯的Baik+Khneysser畫廊帶來與女性主義相關的表演,引人思考究竟是什么建構了出現在藝博會展場的“女性主義”
Baik+Khneysser畫廊創始人之一Judith Khneysser(左)與筆者(中)討論印尼女性藝術家的作品與女性主義的關系 攝影:Dayan
Baik+Khneysser畫廊創始人之一Judith Khneysser(左)與筆者(中)討論印尼女性藝術家的作品與女性主義的關系 攝影:Dayan
在這里,乳房的象征意義不言而喻,然而其過于直白的表述形式卻不能激發任何新的感知。混在全場眾多女性主義題材的繪畫與裝置作品中,唯一能抓住路人眼球的時刻竟是真人表演者因站不住而挪動步子的那一瞬間。我身旁的一個男孩跟他的父親說,“看,他們是真人!”他的父親打量了一眼那個胸脯挺立的男性表演者,拉著孩子快速地走開了。在這里,他們的離去顯然不是因為受到了當代藝術的震懾,而是害怕自己牽涉到這樣刻奇的話語里。他也許意識到了在紐約討論藝術時一些無法回避的政治正確——這個城市正在將女性藝術家塑造成女性主義者。這樣一種難以被覺察的形塑才是在根本上消解了女性主義,教人誤會女性主義是可以被隨時拿來展示、消遣、喊口號的東西。保利娜·波利斯科娃(Paulina Porizkova)2017年在《紐約時報》的一篇自述中自嘲說:“美國女人一面被告知她可以做任何事,一面在證明這一點時被打倒在地……我現在別無選擇,只好從塵封的抽屜里拽出‘女性主義者’這個詞,并把它擦得锃亮。”iv
Christine Wang 《女性主義者》(左)《美國人》(右) 2020 Night Gallery
Christine Wang 《女性主義者》(左)《美國人》(右) 2020 Night Gallery
阿布拉莫維奇(Marina Abramovi?)《Vladkka》 2007 奧地利的Galerie Krinzinger Vienna畫廊
阿布拉莫維奇(Marina Abramovi?)《Vladkka》 2007 奧地利的Galerie Krinzinger Vienna畫廊
韓國現代畫家宋賢淑(Hyun-Sook Song)《18個筆觸》 比利時安特衛普的Zeno X畫廊
韓國現代畫家宋賢淑(Hyun-Sook Song)《18個筆觸》 比利時安特衛普的Zeno X畫廊
疫情的可怕之處除了奪人性命,同時也用一個強大的力壓縮著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往常并不明顯的焦慮快速地作用于己身,同樣也凝縮在小小的一個藝博會上。今年的軍械庫藝術展呈現了比往屆更多的“激進藝術”,這一舉措無疑暴露了參展商對生意的擔憂。這個思路不難理解,如果市場受疫情影響,行情普遍看低,不如做一些政治正確又迎合紐約客趣味的話題作品,這樣至少可以斬獲好評。
周婉京:像極了“疑似病例”的2020紐約軍械庫藝博會
周婉京:像極了“疑似病例”的2020紐約軍械庫藝博會
94號碼頭展場內場圖
94號碼頭展場內場圖
無論是取消的藝博會,還是如期或推遲舉辦的藝博會,似乎都在驗證著“全球化”的冷酷和“世界人”的脆弱。病毒沒有意識形態,它把不同政見、宗教、文化背景的人緊緊拴在一條船上,地球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全球化”。紐約本地的一些藝術媒體認為“隨處可見的消毒洗手液將承擔起保護參展商的責任”,然而,這些消毒液真能承擔得起?在疫情面前,再美好的修辭,內核都是不堪一擊的。命薄如紙,如一副怎么也買不到的口罩。離開之前,我在展場內找到了一個印著白色“消毒洗手液”(Hand Sanitizer)字樣的紅色立柱,可那幾個字下面空蕩蕩,洗手液不見了蹤影。我覺得,這是全場最好的一件作品。
展場中隨處可見的消毒洗手液
展場中隨處可見的消毒洗手液

參考文獻
i/參見巴塞爾(The Art Basel)與瑞銀(UBS)共同發布的“2019全球藝術市場報告” 
https://www.artbasel.com/news/art-market-report
ii/參見《紐約時報》發布于2020年3月5日(更新于3月9日)的文章“富人抗疫舉措不同”,Alex Williams與Jonah Engel Bromwich報道
https://www.nytimes.com/2020/03/05/style/the-rich-are-preparing-for-coronavirus-differently.html
iii/Adorno T W. “Reflection on Class Theory”, Can One Live after Auschwitz? A Philosophical Reader, Californi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3, p.97
iv/參見《紐約時報中文網》發布于2017年6月13日的文章“美國把我變成一名女性主義者”,Paulina Porizcova撰寫
https://cn.nytimes.com/opinion/20170613/paulina-porizkova-america-feminist/

熱門關鍵詞

訂閱hi郵件

訂閱hi郵件

恭喜您,已經成功訂閱!
HIART將定期發送最新咨詢至您的郵箱,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關于Hi藝術

《Hi藝術》創刊于2006年9月,集結全球前沿的藝術信息、擁有專業的市場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訪內容,日常以十多個專業的欄目為架構,內容豐富而富有層次,全面而條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讀性的當代藝術媒體平臺。

《Hi藝術》的內容在堅持可讀性基礎之上強調原創性,每次都力求為讀者提供權威性的實用數據信息,并在年末總結當代藝術的年度發展概況,產生 “指標藝術家”、“指標拍賣行”和 “指標畫廊”。該系列歷經錘煉與市場檢驗,正逐漸成為當代藝術投資的首選參考媒體。

今天的《Hi藝術》在時間的累積、新老客戶的實用建議以及自身經驗的不斷增長下,無論是內容還是版式都在不斷完善中,追求進步的腳步也從未停止,我們仍在努力做到盡善盡美。

聯系我們:

郵箱
編輯部:
info@hiart.cn
展訊郵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郵箱:
zhaopin@hiart.cn
電話
編輯部:
010-59756811
廣告部:
010-59756811

關于Hi藝術

《Hi藝術》創刊于2006年9月,集結全球前沿的藝術信息、擁有專業的市場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訪內容,日常以十多個專業的欄目為架構,內容豐富而富有層次,全面而條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讀性的當代藝術媒體平臺。

《Hi藝術》的內容在堅持可讀性基礎之上強調原創性,每次都力求為讀者提供權威性的實用數據信息,并在年末總結當代藝術的年度發展概況,產生 “指標藝術家”、“指標拍賣行”和 “指標畫廊”。該系列歷經錘煉與市場檢驗,正逐漸成為當代藝術投資的首選參考媒體。

今天的《Hi藝術》在時間的累積、新老客戶的實用建議以及自身經驗的不斷增長下,無論是內容還是版式都在不斷完善中,追求進步的腳步也從未停止,我們仍在努力做到盡善盡美。

雜志訂閱熱線: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節假日除外)
微信訂閱:
微信號:hiartmimi (可享會員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