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片直接观看网址-大逼图-黑人解禁濑亚美莉-久久久AV|www.jwtjt.com

崔燦燦:在這個平庸的時代,脆弱和浪漫是唯一的尊嚴

文:崔燦燦 2020年6月25日 專欄 ?崔燦燦

過了幾天,我才真正意識到克里斯托的離世。不知道是在南方的陣雨中看到黃色的傘朵,想起他“傘的狂想曲”,還是疫情中太多的死去和灰暗,讓震撼的消息有些失色。

克里斯托的離世,成了另一種告別,一種溫柔的懷念。他象征的含義不是人的消失,而是此后,這個世界上少了一種浪漫、一種藝術,一種天真純潔的史詩就此離去。

保加利亞大地藝術家克里斯托(Christo 1935-2020)于5月31日逝世  圖片來源:藝術家官方推特賬號
保加利亞大地藝術家克里斯托(Christo 1935-2020)于5月31日逝世  圖片來源:藝術家官方推特賬號

對克里斯托的集體懷念,暗含某種此刻的缺陷

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作品,最初的想法往往是簡單、愚蠢的浪漫。這在克里斯托的作品里比比皆是,包裹國會大廈、包裹海岸線、包裹島嶼,包裹一切可以想象的事物。世界和藝術都始于幻想,始于天真而又幼稚的偉大念頭和脫口而出的美好想象。只是這些瞬間的、不假思索的念頭,要么未經捕捉,要么被理性和思考閹割,浪漫和純潔早已窮盡。在拿晦澀當學術的藝術界,在以長篇大論和多學科論證為寶典的思考圈,克里斯托做了一個別樣的回答。莫名的直覺、漫無邊際的感受、百無一用的胡思亂想,遠比文本更重要,這也是為何藝術能提供知識以外的感受。

這種感受在我們生命中總是反復出現,童年渴望像鳥人一樣飛翔,遨游大海,穿梭九霄。現在回想有些傷感,成長總是被反復地捶打,總是杯子和夢一起碎掉的聲音。最快樂的日子在童年,在游手好閑的時光和少年豪情萬丈的牛皮中。只是現在,我們少了很多夢,少了以夢為馬的浪漫,仗劍走天涯的英氣,少了在天地間獨自穿行的決心。
克里斯托夫婦(克里斯托與讓娜·克勞德Jeanne-Claude 1935-2009 下同) 《環繞群島》 美國比斯坎灣 1980-83 攝影:Shunk-Kender ? 1983 Christo  

藝術家用60萬平方米的粉紅色織物把美國邁阿密比斯坎灣上的11座小島包圍。
克里斯托夫婦(克里斯托與讓娜·克勞德Jeanne-Claude 1935-2009 下同) 《環繞群島》 美國比斯坎灣 1980-83 攝影:Shunk-Kender ? 1983 Christo  
藝術家用60萬平方米的粉紅色織物把美國邁阿密比斯坎灣上的11座小島包圍。
《包裹海岸》 澳大利亞小灣 1968-69 攝影:Shunk-Kender ? 1969 Christo  

9萬多平方米的抗侵蝕織物和約56公里長的繩索包裹住了澳大利亞2.4公里長的海岸線。
《包裹海岸》 澳大利亞小灣 1968-69 攝影:Shunk-Kender ? 1969 Christo  
9萬多平方米的抗侵蝕織物和約56公里長的繩索包裹住了澳大利亞2.4公里長的海岸線。
《漂浮碼頭》 意大利伊塞奧湖 2014-16 攝影:Wolfgang Volz ? 2016 Christo  

漂浮碼頭系統包含3公里的步行道路和10萬平方米的黃色覆蓋,由22萬塊高密度聚乙烯立方體支撐。
《漂浮碼頭》 意大利伊塞奧湖 2014-16 攝影:Wolfgang Volz ? 2016 Christo  
漂浮碼頭系統包含3公里的步行道路和10萬平方米的黃色覆蓋,由22萬塊高密度聚乙烯立方體支撐。
我喜歡那些浪漫而又恢弘的作品,喜歡史詩中的時空,就像我喜歡大海的慷慨,喜歡日月星辰的恒久不滅。特別是在如今的中國,在遍布后浪“自我”的小時代里,在“好賣的畫展”和快速變現的作品成為藝術界的唯一夢想時,我更懷念大裝置的時代、行為的時代,激進或是百無一用的觀念,賣不掉的趣味,有著窮橫的牛逼,堅持著挑釁的立場。
我想到克里斯托只存在28小時,卻耗費多年的橙色幕布;想到埃利斯(Francis Al?s)在荒原中追逐、對抗的龍卷風;想到蔡國強流產的給長城延長一萬米、謝德慶失蹤的十三年;想到何云昌撿起一塊石頭環英國島走一圈、楊志超背上種的那株草;想到趙趙在塔克拉瑪干拉的100公里電線;想到我和沈少民用一年的時間做展覽,只留下一墻的念頭和否定。
崔燦燦:在這個平庸的時代,脆弱和浪漫是唯一的尊嚴
崔燦燦:在這個平庸的時代,脆弱和浪漫是唯一的尊嚴
《峽谷帷幕》 美國科羅拉多 1970-72 攝影:Wolfgang Volz ?1972 Christo  
《峽谷帷幕》于1972年安裝在科羅拉多州的兩個山坡之間,橙色帷幕面積達18600平方米,在空曠的山谷間顯得熱烈而壯美。整個工程歷時28個月,但在項目完成的僅28小時后,一場大風迫使作品被拆除。
《峽谷帷幕》 美國科羅拉多 1970-72 攝影:Wolfgang Volz ?1972 Christo  
《峽谷帷幕》于1972年安裝在科羅拉多州的兩個山坡之間,橙色帷幕面積達18600平方米,在空曠的山谷間顯得熱烈而壯美。整個工程歷時28個月,但在項目完成的僅28小時后,一場大風迫使作品被拆除。
如今,這些作品和展覽變得稀少,中國結束了先鋒藝術的時代。人們往來間更愛看到的,不過是安全的、討好的、調情的,可以把玩的“工藝品”,展覽一種偉大理想消失后的“藝術衍生品”。前衛成了后浪,先鋒成了當代與美協毫無違和的融合。我不能說偉大的時代結束了,也沒有懷念黃金時代,只不過這確實是個平庸的時代。人們對克里斯托、對烏雷的集體懷念,暗含著某種此刻的缺陷,一種難以觸及的渴望,至少我是這樣。
蔡國強 爆破計劃《有蘑菇云的世紀:為二十世紀作的計劃》 美國內華達核試驗基地 1996 攝影:HIRO IHARA ?? CAI STUDIO
蔡國強 爆破計劃《有蘑菇云的世紀:為二十世紀作的計劃》 美國內華達核試驗基地 1996 攝影:HIRO IHARA ?? CAI STUDIO
弗朗西斯·埃利斯 《龍卷風》(視頻截圖)5.1環繞聲道 39分鐘 與朱利安·德沃和拉斐爾·奧爾特加合作 2000-2010 圖片致謝:上海外灘美術館
在2000年至2010年的10年里,弗朗西斯·埃利斯手持攝像機在墨西哥高地不斷等待,一次又一次地闖入龍卷風風眼
弗朗西斯·埃利斯 《龍卷風》(視頻截圖)5.1環繞聲道 39分鐘 與朱利安·德沃和拉斐爾·奧爾特加合作 2000-2010 圖片致謝:上海外灘美術館
在2000年至2010年的10年里,弗朗西斯·埃利斯手持攝像機在墨西哥高地不斷等待,一次又一次地闖入龍卷風風眼
趙趙 《塔克拉瑪干計劃》 

2015年10月,趙趙和30余人的工作團隊從北京出發,帶著100公里長的四芯電纜和一臺冰箱,行駛至塔克拉瑪干沙漠北端的小鎮輪臺,在鎮上接通電源,并在沙漠中鋪設100公里的電纜,電纜盡頭,一臺裝滿新疆啤酒的雙開門冰箱接通電源,在空曠無人的沙漠腹地運行了24小時。
趙趙 《塔克拉瑪干計劃》 
2015年10月,趙趙和30余人的工作團隊從北京出發,帶著100公里長的四芯電纜和一臺冰箱,行駛至塔克拉瑪干沙漠北端的小鎮輪臺,在鎮上接通電源,并在沙漠中鋪設100公里的電纜,電纜盡頭,一臺裝滿新疆啤酒的雙開門冰箱接通電源,在空曠無人的沙漠腹地運行了24小時。
何云昌 《石頭英國漫游記》 2006-2007 圖片致謝:藝術家和前波畫廊
2006年9月23日,何云昌從英國北部的諾森伯蘭出發,走到附近的一個叫布姆(Boulmer)的小鎮,并在那里選了一塊石頭,他手舉著石頭逆時針方向行走,直到2007年6月14日走回到出發點。112天的時間,一個人,一塊石頭,3500公里。

 
何云昌 《石頭英國漫游記》 2006-2007 圖片致謝:藝術家和前波畫廊
2006年9月23日,何云昌從英國北部的諾森伯蘭出發,走到附近的一個叫布姆(Boulmer)的小鎮,并在那里選了一塊石頭,他手舉著石頭逆時針方向行走,直到2007年6月14日走回到出發點。112天的時間,一個人,一塊石頭,3500公里。
 

沒有了“無用”的作品,藝術就會非常腐敗

1962年,克里斯托用69個油桶,堵住了巴黎的一條窄街,造成了臨時性的堵塞。有兩種解說,一種是為了抗議柏林墻的出現,一種是人為的制造一場堵塞,堵塞就是一次事件,一種藝術。后者是我一直秉持的信念,被打磨的石頭不再是藝術,扔到水中,泛起的水紋才是藝術。這個看似激進的想法,在60年代就被提出。
 

《鐵幕,油漆桶墻》 法國巴黎威斯康提街 1961-62 攝影:Jean-Dominique Lajoux ?1962 Christo  
 
《鐵幕,油漆桶墻》 法國巴黎威斯康提街 1961-62 攝影:Jean-Dominique Lajoux ?1962 Christo  
克里斯托在鐵幕前 1962年6月27日  攝影:Shunk-Kender  ?1962 Christo  
克里斯托在鐵幕前 1962年6月27日  攝影:Shunk-Kender  ?1962 Christo  
什么是藝術?勞森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做過精彩的反問,擦掉一張徳·庫寧(Willem de Kooning)的素描作為作品。如果藝術是痕跡,但它被擦掉了;如果藝術是觀看,這張白紙并無可看。于是,藝術變成了思考和啟示,變成了不可收藏的行為,藝術交流是就對想法的分享。你無需擁有作品,你只需要聽說這個奇幻的想法,便獲得了某種感受。自由的敵人是擁有,只有這樣,藝術才能超越“拜物教”的資本,擺脫收藏趣味的控制。
羅伯特·勞森伯格 《擦掉德·庫寧的畫》  64.1×55.2×1.3cm 1953 ??ROBERT RAUSCHENBERG FOUNDATION
羅伯特·勞森伯格 《擦掉德·庫寧的畫》  64.1×55.2×1.3cm 1953 ??ROBERT RAUSCHENBERG FOUNDATION
克里斯托的很多作品都曇花一現,短暫地在地球上存在。它們不可被收藏,也無法固定,不屬于任何一個個體。它們屬于廣袤的大地,像是一陣清風、一場細雨和大地之間的關系,和我們之間的關系。藝術的浪漫、柔情和宏偉的夢屬于每一個人。如果藝術不去這樣做,我們沒有了“無用”的作品,沒有對抗收藏的壯志,沒有讓所有人共同分享的大地。藝術就會非常腐敗,夢和浪漫就成了有錢人的特權。
崔燦燦:在這個平庸的時代,脆弱和浪漫是唯一的尊嚴
崔燦燦:在這個平庸的時代,脆弱和浪漫是唯一的尊嚴
《包裹新橋》 法國巴黎 1975-85 攝影:Wolfgang Volz ?1985 Christo  

巴黎是克里斯托和妻子讓娜·克勞德相遇的地方,在二人共同包裹新橋的35年之后,克里斯托原計劃于2020年包裹凱旋門(后由于疫情原因推遲至2021年),但藝術家的離世讓這個項目永遠處在了停擺狀態。
《包裹新橋》 法國巴黎 1975-85 攝影:Wolfgang Volz ?1985 Christo  
巴黎是克里斯托和妻子讓娜·克勞德相遇的地方,在二人共同包裹新橋的35年之后,克里斯托原計劃于2020年包裹凱旋門(后由于疫情原因推遲至2021年),但藝術家的離世讓這個項目永遠處在了停擺狀態。

不折的雄心才是藝術

我在克里斯托那里看到一種純潔,一種如今難有的明靜。這種感受,在大衛·霍克尼(David Hockney)的晚期作品里,在他的白色鴨舌帽下,有著相似的情形。英國約克郡的簡單風景,李子樹和杜鵑花,童真的色彩,只有清澈的眼神,藝術來源于生活的樸實道理才能說清。
我總想象能夠像一個古塔中的人,高塔之上只有自己和天空之間的關系,再無現實的參照。想想李白的詩句,“危樓高百尺樓,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我喜歡李白的浪漫和不可思議的想象力,只有七層的古塔,卻被想成“恐驚天上人”;不過幾十米的瀑布,卻“疑似銀河落九天”,這里是一派無比浪漫的天地,開天下之先風,萬古之格局。
克里斯托像是李白,他是一個浪漫主義詩人。他讓我們看到許多前所未見的世界,讓我們看到這些宏偉場景的同時,又被引向更大的象征。和地球或是整個星系相比,克里斯托的作品又是渺小的,幾乎等同于一個沙粒。但這些作品成了一個中間媒介,鏈接更渺小的我們和更龐大的宇宙。我們通過它得以被提示,得以無限想象。克里斯托的作品像是一座巍峨的高山,我們總是想象翻過它是什么,山的那一邊又是什么,想象永不休止的時間,想象萬事萬物的終結。
崔燦燦:在這個平庸的時代,脆弱和浪漫是唯一的尊嚴
《包裹樹木》 瑞士里恩 1997-98 攝影:Wolfgang Volz ?1998 Christo  
《包裹樹木》 瑞士里恩 1997-98 攝影:Wolfgang Volz ?1998 Christo  
崔燦燦:在這個平庸的時代,脆弱和浪漫是唯一的尊嚴
崔燦燦:在這個平庸的時代,脆弱和浪漫是唯一的尊嚴
《奔跑的圍欄》 美國加利福尼亞 1972-76 攝影:Wolfgang Volz ?1976 Christo  圍欄高5.5米,東西綿延39.4公里,沿著起伏的山丘向下延伸至太平洋的博德加灣。
《奔跑的圍欄》 美國加利福尼亞 1972-76 攝影:Wolfgang Volz ?1976 Christo  
圍欄高5.5米,東西綿延39.4公里,沿著起伏的山丘向下延伸至太平洋的博德加灣。
電影《不見不散》里葛優講述了一個偉大計劃,把喜馬拉雅山炸出一個五十公里的口子,引印度洋的暖流進來,青藏高原就成了一個永遠的小江南,五谷豐登,豐衣足食。這個情節牛逼得讓我有些感動,我想起牟其中,想起罐頭換飛機的計劃;想起中國80年代民間的物理和科研熱;想起農民發明家研制的飛機,飛起來卻不知如何降下。
不切實際的想法是如何被完成的?克里斯托為我們留下另一筆寶貴的遺產,關于實施在藝術中的重要作用。在那些浪漫的、宏偉的,難以實現的計劃中,一件作品的執行,遠比作品的想法本身更重要。換句話說,在今天,實施的難度和不折的雄心才是藝術。
包裹德國國會大廈耗費了24年的時間,從最初被視為癡人說夢,遭遇白眼和譏笑,克里斯托夫婦向500多位國會議員說明、申請,往復郵件幾千封,游說了190位國會議員,還要向幾十個機構不厭其煩地修改方案。在來回協調溝通、不斷地被評估、認證和各種爭論、直到1995年國會表決通過之后,這個巨大的工程仍要動用近千人的人力和向銀行貸款幾千萬馬克才能完成。
崔燦燦:在這個平庸的時代,脆弱和浪漫是唯一的尊嚴
崔燦燦:在這個平庸的時代,脆弱和浪漫是唯一的尊嚴
崔燦燦:在這個平庸的時代,脆弱和浪漫是唯一的尊嚴
《包裹德國國會大廈》 德國柏林 1971-95 攝影:Wolfgang Volz ?1995 Christo  
《包裹德國國會大廈》 德國柏林 1971-95 攝影:Wolfgang Volz ?1995 Christo  
這樣的例子在他們的作品中比比皆是。曾經有一個傳聞,說克里斯托夫婦一直想包裹天安門,郵件持續至今。我們可以想象,克里斯托現有的作品只是一些表象,而他未實施的,卻耗費了漫長生命的偉大構想又有多少?他是如何不斷地面對愿望的撲空、中途的夭折,無果的失敗。他處理過億萬個細節,我想,如果這些細節被一一托起,它們既是煩惱、厭惡和試圖回避的重負,又是那日巨幕拉在峽谷的夜晚中,數不勝數的星星,朝著往事眨眼睛。
克里斯托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視角,讓我們重新看待一件作品的意義,我們需要從結果來倒推。它來自什么樣的念頭,有什么樣的背景,經、經歷歷了什么樣的過程,觸碰又調動了多少的系統,它又涵蓋多少人的勞動,有過多少深刻卻又膚淺的故事。
最終,這二十四年間一切的一切,成為一段隱匿的歷史,一段遙遠的距離,一次次散落結晶。
在藝術家官網上羅列出的未實現項目計劃(Projects Not Realized)
在藝術家官網上羅列出的未實現項目計劃(Projects Not Realized)
浪漫比一切都令人動容
很早很早,一只昆蟲在樹上輕鳴,恰好這個時間,恰好這個位置,又恰好一大顆松油滴落。所有的陰差陽錯,成就了一塊數萬年后的琥珀。這是一種歷史,一種發生,承載著故事和溫度的現成品。克里斯托的狂想曲何曾不是?克里斯托利用東西半球17個小時的時差,讓散落在太平洋兩岸的傘,在1991年10月9日那天,在太陽升起的同一個鐘點打開。
這是很多人這輩子不曾見過的美景,人們望不見彼此,卻能感知到距離和時空的變化。地球在轉動,不同的時區卻在日夜交替,時間悄然流逝又永恒不止。太陽的轉動,從不由克里斯托主導。然而,他卻用藝術的狂想,引導人們思考原來這一切都正在發生,只不過我們日復一日地過著正常生活,沉迷于瑣事,掙扎于欲望,從不抬頭仰望星空。
崔燦燦:在這個平庸的時代,脆弱和浪漫是唯一的尊嚴
崔燦燦:在這個平庸的時代,脆弱和浪漫是唯一的尊嚴
崔燦燦:在這個平庸的時代,脆弱和浪漫是唯一的尊嚴
崔燦燦:在這個平庸的時代,脆弱和浪漫是唯一的尊嚴
《傘》 美國、日本 1984-91 攝影:Wolfgang Volz ?1991 Christo  

明黃色的傘在美國,與美國加州的枯草干巖形成統一;藍色的傘在日本,與東京河谷的滋潤溫暖呼應。
《傘》 美國、日本 1984-91 攝影:Wolfgang Volz ?1991 Christo  
明黃色的傘在美國,與美國加州的枯草干巖形成統一;藍色的傘在日本,與東京河谷的滋潤溫暖呼應。
幾年前,我第一次看到《日本-洛杉磯-傘的狂想曲》,那種感覺很難描述,一種溫柔的擊中,可能這便是藝術。我總覺得,只有在外太空俯視,超越地球的引力,才能在天空之城看到兩邊同時綻放的傘朵。克里斯托是個浪漫主義者,但又是個現實主義者,他需要為浪漫搭建結構,疏通路徑,讓偉大的構想和枯燥的實施得以彌合。
四年前,我看過一個袋子,里面滿是各種票據,飛機、火車、汽車、差旅憑據,幾百個機構的回執和文件,堆起來像一座小山。它背后有一個故事、一個冤案,一個不停鳴冤的故事。十一年的票據,記載了一個案情,一段距離、一個家庭的支離破碎,無數絕望和希望的夜晚。在告狀的十一年中,父母離世,妻子改嫁,但他們曾經為一個道理努力過的證據和淚水,卻永遠留在這里。
這個故事和克里斯托的作品并無直接的關系,我卻找到一種共謀的眼神。一個是現實主義的悲天憫人,一個是浪漫主義的萬物恒常,它們之間存在著某種縫隙,也都有著某種上帝視角。這個視角有時不接地氣,有時遠離引力,他們卻都有著改變或超越現實的宏愿。雖然在“后浪”和“商業”看來,這過于理想,過于宏大,甚至有些假大空,誰都不是上帝。但無論如何,當你以一己之力想去做點什么,或者螳臂擋車的時候,浪漫比一切都令人動容。
如果你生活在某個地方,但你知道,這里會變得日益殘酷和嚴峻。你無力回天,也不愿日漸消沉,你還沒堅強或墮落到麻木,你得明白:脆弱和浪漫是你唯一的尊嚴,也只能通過想象和哪怕微不足道的改變,保留一些純潔的期盼,一份不折的雄心。
你得有個雄心,無論這份雄心的體積多宏大,時間跨度多長,巨大宏偉的理想中,都有一種細膩而又無與倫比的柔情。它從不顯而易見,卻總能與我們相遇。當我們意識到時,它早已放在我們心頭,掛在樹梢,亦如我們想起星空,想起微風。
2005年,克里斯托夫婦在紐約創作了存在了16天的《門》,橙色的布簾在風中飄逸。這件作品的紀錄片在開頭寫下:偉大源自愛與純粹。他們的愛是傳奇,他們的藝術更是傳奇。
崔燦燦:在這個平庸的時代,脆弱和浪漫是唯一的尊嚴
《門》 美國紐約中央公園 1979-2005 攝影:Wolfgang Volz ?2005 Christo  

7500扇由聚乙烯制成的門穿越中央公園,綿延37公里,像一條金色的河流。
《門》 美國紐約中央公園 1979-2005 攝影:Wolfgang Volz ?2005 Christo  
7500扇由聚乙烯制成的門穿越中央公園,綿延37公里,像一條金色的河流。
克里斯托與讓娜·克勞德在工作室中 美國紐約 1976 攝影:Fred W. McDarrah/Getty Images ? 1976 Christo
克里斯托與讓娜·克勞德在工作室中 美國紐約 1976 攝影:Fred W. McDarrah/Getty Images ? 1976 Christo
南方的陣雨讓白天變得有些昏暗,茂密的棕櫚樹下,那幾朵黃傘孤獨而又浪漫得有些鮮艷。
崔燦燦
                                                       2020年6月8日
寫于深圳至昆明的飛機

相關人物

熱門關鍵詞

訂閱hi郵件

訂閱hi郵件

恭喜您,已經成功訂閱!
HIART將定期發送最新咨詢至您的郵箱,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關于Hi藝術

《Hi藝術》創刊于2006年9月,集結全球前沿的藝術信息、擁有專業的市場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訪內容,日常以十多個專業的欄目為架構,內容豐富而富有層次,全面而條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讀性的當代藝術媒體平臺。

《Hi藝術》的內容在堅持可讀性基礎之上強調原創性,每次都力求為讀者提供權威性的實用數據信息,并在年末總結當代藝術的年度發展概況,產生 “指標藝術家”、“指標拍賣行”和 “指標畫廊”。該系列歷經錘煉與市場檢驗,正逐漸成為當代藝術投資的首選參考媒體。

今天的《Hi藝術》在時間的累積、新老客戶的實用建議以及自身經驗的不斷增長下,無論是內容還是版式都在不斷完善中,追求進步的腳步也從未停止,我們仍在努力做到盡善盡美。

聯系我們:

郵箱
編輯部:
info@hiart.cn
展訊郵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郵箱:
zhaopin@hiart.cn
電話
編輯部:
010-59756811
廣告部:
010-59756811

關于Hi藝術

《Hi藝術》創刊于2006年9月,集結全球前沿的藝術信息、擁有專業的市場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訪內容,日常以十多個專業的欄目為架構,內容豐富而富有層次,全面而條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讀性的當代藝術媒體平臺。

《Hi藝術》的內容在堅持可讀性基礎之上強調原創性,每次都力求為讀者提供權威性的實用數據信息,并在年末總結當代藝術的年度發展概況,產生 “指標藝術家”、“指標拍賣行”和 “指標畫廊”。該系列歷經錘煉與市場檢驗,正逐漸成為當代藝術投資的首選參考媒體。

今天的《Hi藝術》在時間的累積、新老客戶的實用建議以及自身經驗的不斷增長下,無論是內容還是版式都在不斷完善中,追求進步的腳步也從未停止,我們仍在努力做到盡善盡美。

雜志訂閱熱線: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節假日除外)
微信訂閱:
微信號:hiartmimi (可享會員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