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從文 鄉野作家的清澈與純粹 文學家的浪漫與生動

《花花朵朵 壇壇罐罐》
作者:沈從文
出版社:楚塵文化 2014
定價:RMB149.00
作者:沈從文
出版社:楚塵文化 2014
定價:RMB149.00

1949年,當北平城里的知識分子們都懷著欣喜激動的心情迎接新政權時,只有沈從文,徹底崩潰了。吳晗來看他時,他對吳晗說,愿意去磁縣燒磁,這讓這個舊日的學生覺得很為難。之后,他離開北大,被安排去熟識的午門樓上的歷史博物館工作。前半生寫出《邊城》的大作家,后半生則將全部的精力投入了文物研究當中。文學家沈從文不見了,搖身一變為文物學者沈從文。
看《花花朵朵 壇壇罐罐》,撲面而來是一個熟悉又陌生的沈從文。陌生的是,這本書,和小說沒有任何關系,這不是小說,這是一本文物大觀:古代的鏡子、瓷器藝術、花邊金錦、古人穿衣打扮、龍鳳藝術、圖案顏色、陶罐絹紙……林林總總,包羅萬象,這種充沛生動的感受及輕松自然的表達俯拾皆是,似泉水一樣從他的筆下汩汩流出來。而令人熟悉的是,那半個世紀前的邊城的足跡雖已漸行漸遠,但余韻仍在他的這本集子里裊繞不絕。沈從文在原本嚴肅的文物考證里注入了一個鄉野作家獨有的清澈與純粹,文學家的浪漫與生動,使他的文字呈現一種大化天成的氣象。 收藏這件事,沈從文其實并不陌生,甚至可以說,他對文物的興趣比對文物學的興趣產生得更早一些。汪曾祺在《沈從文的專業之謎》中介紹,沈從文“18歲時曾在一個統領官身邊做書記。這位統領官收藏了百來軸自宋至明清的舊畫,幾十副銅器及古瓷,還有十來箱書籍,一大批碑帖。這些東西都由沈先生登記管理。由于應用,沈先生學會了許多知識。無事可作時,就把那些古畫一軸一軸地取出,掛到壁間獨自欣賞,或翻開《西清古鑒》、《薛氏彝器鐘鼎款識》來看”。
由楚塵文化重新配圖的這本《花花朵朵 壇壇罐罐》一如書名般好看,比以往的版本更有看圖說話的信證。盡管已經有了舊版本,但還是毫不猶豫又買了一本,原先有對沈先生祭念的意思,后來發現對經典著作來說,常看常新又是情理之中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