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廊配貨,藝術世界的“新冠”?
2022年3月28日 專題 ?話題
不能消滅,該如何共處?
跟前幾年積極模仿香港蘇富比、佳士得的國際范兒不同,這一季的北京拍賣可以說是非常“自我”。沒有歐美日韓的流量搶占C位,也沒有旅外華人藝術家強勢壓頂,本土藝術家迎來了一次屬于自己的秋季舞臺。不管是被逼的,還是自主選擇的,這樣的回歸都值得慶賀。它不僅是對時下千變萬化的政經形勢的被迫回應,也是這么些年來,諸位從業者本土耕耘、梳理自我價值的心血和成
在?達兩個多?的全國癱瘓之下,每個人都經歷了少有的精神起伏和情緒跌宕。?力、?助、未知、憤怒、恐懼、感激、悲壯和悲情交織在?起,??難盡。作為藝術從業者的我,不??次地問自?:災難前,藝術有什么用?藝術能做什么?就像抗?時傅斯年“書生何以報國”的懊嘆,第一次,我開始懷疑藝術存在的意義。
新冠病毒肆無忌憚,經濟衰退就在眼前,數字化活動成了最大的熱門。畫廊、拍賣、美術館紛紛轉向線上。一姐在家宅著,網上拍賣參加了幾場,博物館網上導覽也沒少看,這些天,正在體驗巴塞爾。
當前,擺在我們面前的,是華盛頓賓夕法尼亞大街1600號居民,和深圳市南山區粵海街道企業之間愈演愈烈的競爭矛盾。在不斷升級的中美貿易戰背景下,藝術工業是否會和很多工業一樣,成為交火線上的無辜傷員?
葉永青事件并沒有像人們預想的那樣發展。這幾天,一姐看到很多圈內圈外人的評論。“首當其沖”的是對藝術界媒體噤若寒蟬的疑惑和憤怒。在國內設有分支的國際一線藝術媒體,通通對葉永青事件選擇無視和沉默,像什么都沒有發生那樣自娛自樂,繼續報道著:藝術圈的天是晴朗的天,藝術圈的人民好喜歡。我曾奇怪為什么這些在國外頗有影響力的藝術媒體到了中國就變得舉步維
王禮軍
葛姆雷對空間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層
2023.07.06
向京
同為雕塑藝術家的向京談路易斯·布爾喬亞
2019.04.08
黃燎原
黃燎原眼中的邁阿密海灘藝博會有哪些亮點。
2015.12.23
邱家和
內地雨雪初霽,香港卻已是春意盎然了:由于香港巴塞爾藝博會3月...
2015.03.10
陳 歡婷
其實只靠花了十億元買畫,并不能把一個美術館推向國際。 感覺...
2015.11.12
胡湖
看藝博會后畫廊老板們對媒體說著各種言不由衷的話,是一件有點殘...
2015.10.20
金耕
剛剛做完彭小沖的新水墨展“水中花”。這個在我職業生涯中用時最...
2014.03.11
金閃
用棍子撬開門,泥地上有兩個塑料垃圾桶,一個藍色的,一個紅色的...
2014.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