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穎 全部共 25 篇
-
下午四點
2019年12月2日 專欄
下午四點,這是當代藝術圈最為熟悉的時間點,它通常定格在周末,在正式或非正式的儀式中宣布展覽正式對外開放。
-
即便是錯誤的打開方式,我們也要堅持
2018年7月4日 專欄
長久以來,標榜精英的當代藝術面對大眾時都是一副手足無措的樣子,現在,這種尷尬境地正在局部得到緩解。從畫廊、藝博會到媒體,甚至某些藝術家,都在絞盡腦汁地渴求大眾的關注。商業機構更是早已敏銳地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他們從一開始就將藝術博覽會設在了城市最中心的繁華地段,絕不放過充分利用這塊當代藝術超級廣告牌的機會!
-
藝術家必須抱有制造陌生感的執念嗎?
2017年8月31日 專欄
如果你是一位資深藝術圈人士,在展覽上看到一些年輕藝術家的作品,在形式上與某個大師很接近或是在內容上有雷同,你多半會投去鄙夷的目光吧?是的,但凡對藝術有訴求的人,對抄襲、剽竊都不太能夠容忍,畢竟藝術說到底是創造力的體現,東拼西湊和拿來主義算哪門子創造?所以某畫廊主就說,畫廊的工作就是要制造陌生感。
-
五百萬的房子,五萬元的藝術品和五百元的裝飾畫
2017年8月1日 專欄
我們特別熱衷買房置業,也疲于裝修,我們一般不會問花五百萬買個房值不值,也不太在意花五十萬裝修值不值,卻幾乎不可能不自問花五萬甚至五千買件藝術品值不值。
-
Mook,掀開2017年的第一頁
2017年1月20日 專欄
剛剛過完十歲生日的《Hi藝術》雜志正式與中信出版社合作,以Mook(雜志書)的形式與讀者見面,并以兩個月一期的穩定節奏出版。
-
千里之外
2016年10月21日 專欄
一座小城市,當代藝術與它結緣不是得益于藝術的擴張,而只能算是一種全球化語境下的文化生態樣本。它或許會成為這個地方的一張文化名片,但更多可能會是懸浮在城市上空的一團云彩,看上去很美,雨卻未必能下到這片土地上。
-
逝去的固然美好,未來也依然值得期待
2016年9月24日 專欄
當我們的十周年到來時,卻不斷目送著同行媒體的離開。這或許是十年前創刊時并未預見的境況。常常有朋友問我雜志還能持續多久?誰都無法給出一個確切的答案。但我內心并不悲觀,逝去的固然美好,未來也依然值得期待。
-
藝術和技術如何相愛相殺
2016年8月5日 專欄
剛剛還在5月刊的卷首大言不慚地說“VR都來了,藝術現場也沒什么不可替代的了”,但真實情況卻是除了在首都博物館的殷墟婦好墓特展上真真切切地體驗了一次VR外,與藝術現場根本還沒來得及互動,直播就在突然間撩起了藝術圈的好奇心,一時間風生水起,展覽直播、談話直播,好不熱鬧。
-
當代藝術的“歡樂頌”何時到來?
2016年8月5日 專欄
最喜歡北京的5月,覺得這是一年中最好的季節,陽光燦爛,溫度適宜,花草繁茂,一切都恰到好處,淋漓而不是失柔美,熱烈而不失婉約。
-
VR都來了,藝術現場也沒什么不可替代的了!
2016年5月16日 專欄
安迪沃霍爾把現代藝術的精英主義面具揭開,一股波普風試圖讓藝術變得隨目可及,甚至是唾手可得。藝術真的從此走下神壇?走進了大眾的世界嗎?假如藝術作品與人的連接方式沒有改變,所謂的藝術大眾化只是藝術史當中的一個流派或是一段插曲。
- 01 世界靠邊站!雕塑要給自己留出一席之地
- 02 向京談布爾喬亞:如果我能使一顆心免于哀傷,就不虛此生
- 03 一只雞,一頭牛
- 04 重心遷移:香港巴塞爾重訂日程表
- 05 十億買畫能不能成就一個國際美術館?
- 06 先別急著叫好,沒有小而美的藝博會這回事
- 07 酒中探花 展覽手記
- 08 S.A.S
- 09 王廣義早期作品的流標是對集郵式收藏的告別
- 10 新資本論
- 01 世界靠邊站!雕塑要給自己留出一席之地
- 02 酒中探花 展覽手記
- 03 十億買畫能不能成就一個國際美術館?
- 04 一只雞,一頭牛
- 05 重心遷移:香港巴塞爾重訂日程表
- 06 向京談布爾喬亞:如果我能使一顆心免于哀傷,就不虛此生
- 07 先別急著叫好,沒有小而美的藝博會這回事
- 08 S.A.S
- 09 王廣義早期作品的流標是對集郵式收藏的告別
- 10 打造藝術的“消費體驗”環境
本周熱門資訊
瀏覽更多- 01 肖江:在山里徒步,在午后出神
- 02 墨齋新展 井上有一與李華生的心畫
- 03 沈遠“垂釣”,一份2019-2022的備忘錄
- 04 14位提名藝術家攜作品亮相第四屆JINGART藝覽北京,展示新銳藝術力量的先鋒實踐
- 05 近二千件佳作重器亮相永樂2025春拍,就連Labubu也來了?!
- 06 藝術家傅天天最新個展“鐵屋子”,一次關于現代人精神狀態的深度凝視
- 07 戴陳連“母親三部曲”系列第二部 演繹《給媽媽的二十首詩》
- 08 畫什么都是一樣的,星空間呈現張暉近作
- 09 郵票中的世界名畫之未寄出的光與信:梵高、莫奈與印象派大師的紙上交響主題展正式啟幕
- 10 技術與生活的關系 | AI生成式技術應用課程展